我用俗语敬故乡
特约作者:饶晓辉
何为俗语?就是在老百姓中间盛传,且通俗易懂的固定句子。它形象生动,善于运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告诉人们许多生活的哲理,发人深省。俗语,大多是由两句话组成,而且还很押韵,只有用方言读起来才朗朗上口,原汁原味。从读音就能感受到语言一样传神的功能,惟妙惟肖。
我的故乡在赣东,也就是江西省的东部地区。家乡的百姓平时说话交流,人们很自然地就会随口说出许多来,彼此都明白,用词少,却能表达丰富的内涵,堪称“牙慧”。是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语言声律的智慧结晶,这些朴素的俗语从小滋养了我,爱说爱听俗语,就是对故乡的深爱。
“有样冇(mao)样,看看世上。”这是一句带有忠告的俗语,其意思里告诉人们,无论做人做事不可以自我为中心,应该看清楚形势,有样板(或榜样)就参照样板,没有样板就看大多数人是怎么做的,学习他人的经验,提高自己为人处世的能力。这是很多长辈经常对晚辈说的一句话,年少时我并不懂其真实的意思,只觉得反正不是夸奖。这句话话糙理不糙,形象地告诫人们做事情时,如果方法不恰当尽管代价大也会达不到目的,反遭来对方的嫌弃而得不偿失,做事不能自以为是的对待别人。
“栽禾看秧,娶媳看娘。”它指的是茁壮的秧苗,移栽到水田后必然会长得既快又好;而娘家人风正气顺,其女儿也就八九不会离十,娶这样人家的女儿为媳,保准错不了。这句话,单从字面上来看,其意思也就一目了然。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故乡人经常说起的一句话。意思是一个人在很小的时候随意表现出来的举动,做事和行为习惯基本就能预料到这个孩子将来的发展。这话的确是有一定道理的,好孩子从小就能表现出许多的可贵优秀之处,这是骨子里,基因中带来的。也是长辈们教育警示晚辈说的话。
“坐着的和尚,不晓得站着咯人腰疼。”这是故乡的一句俗语,讽刺了生活中的有些人,考虑问题站在自己的立场,完全不为对方着想的风凉话。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还真不少,有的人不深入生活,不知道别人的疾苦,一昧地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别人,脱离了生活,与人融不到一块,让对方一听就心生反感。
在故乡,类似这样的俗语还有很多很多。平日里,我的脑海里无意间总会忽然就冒出了故乡的一句句俗语来,每当这时候,故乡曾经生活的一幅幅生活画面也会涌出来,母亲说教我们的生活场景犹如昨日一般真切。那神态,那腔调都是我回不去的乡愁。
怀念故乡,致敬故乡,她不仅仅只是有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老屋,还可以有那富有哲理的乡音俗语。我们每个人,无法把故乡的山、水、老屋等一切有形的物质带在身边,但那无形的俗语却是一代代口口相传了下来。如此而言,文化才是最有内涵的,生命力最顽强的乡愁寄托。
(文中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