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许多演艺团体相比,安万剧院的确有不少优势,如阵容强大,当剧情需要时,演员足以把戏台站满;乐队庞大,演奏员多达40人,丝竹管弦,铙钹鼓板,应有尽有,古筝、古笙、琵琶乃至西洋乐器都融入秦腔,乐队演奏的开戒曲、苏显赶驾曲、谢幕曲等曲谱是安万出高价请高手独创的,悦耳动听,堪称天籁之音,被热情的戏迷称作安万神曲;戏班里翻跟头精湛者不下10人,他们一个个技高一筹,每每出场,掌声与喝彩声都会一浪高过一浪,为演出增添了不少的色彩和荣光;领军人安万精通秦腔,能打能拉能唱,生旦净丑样样在行,技艺全面,笃爱秦腔,志存高远,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戏曲达人。
安万剧院更令人关注和难忘的当数谢幕和万人秦腔大合唱。每场戏毕,演员们排列有序,依次走向前台,向观众行深鞠躬礼,此时此刻,安万一声“姑舅爸”的深情呼唤,提神醒脑,把沉迷于剧情中的观众拉回常态,然后送上几句祝福的美言,表达谢意,再与观众合唱一段秦腔,戏台上下融为一体,气氛热烈登峰造极!大幕合上,观众意犹未尽,久久不愿离去!如此热闹非凡的演艺场面除了央视春晚,还真稀罕!
临洮是貂蝉的故里,是马家窰彩陶的诞生地,洮河穿城而过,风景优美。2025年4月8日,安万剧院受邀来临洮演出。当晚,全体演职人员应邀在湖光掩映的熙州明园观看了大型水幕实景剧《貂婵》。此次安万临洮之行至少有三大亮点:一是与临洮县秦剧团同台交叉会演,每天三本大戏,改写了秦腔界同行相轻、同行不能相互成就的历史,开辟了院团间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的新局面。二是安万剧院现场架设了四个LED电子屏,临洮县又增设了五个分会场,电视同步转播,高清大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两家院团同台演唱的大秦腔。三是央视记者来到演出现场亲身感受并实地采风。
安万所以走红,自媒体大军功不可没。无论冰天雪地还是风吹雨淋,他们中的一些人以车为家,吃住都在车里,风餐露宿,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地自费随团直播,对非遗文化的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就在临洮的戏台上,安万谢幕时大张旗鼓地表扬了他们,并带领全院演职人员向他们深鞠一躬表达谢意,赢得了现场数万观众热烈的掌声。
4月13日,安万剧院结束了临洮熙州明园5天5夜的演出,在当地戏迷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连夜卸台装车赶路,直至次日凌晨3时,才马不停蹄地赶到秦安陇城,一身疲惫、睡眼惺忪的演职人员带上自己的铺盖卷稍事休息,天亮又要卸车,又要装台、又要搭建大屏幕及乐池等等,下午6时还得登台唱戏,这种不知疲倦、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谁能不深受感动?由此可见,做一个民营剧团的演员是多么的不容易!
秦安陇城有大地湾文化、三国古战场街亭、人类始祖女娲祠、西番寺等名胜古迹,陇城大戏台号称秦汉风格第一台。安万从十来岁起到如今,在陇城的戏台上也不知道唱过多少次戏,他对陇城情有独钟。今年以来,由于工作纷繁,精力有限,在其他地方他只唱一场《兴汉图》,来到陇城后,他好似久别的孩子见到了母亲,异常兴奋,表示要在陇城多凳几次台,多唱几台戏。开戏的头一天,安万就披挂上阵,激情演绎了《金沙滩》中的老令公,在之后的五天,又陆续扮演韩信、司马懋、包公、吴汉等多个角色。
安万剧院阵容强大,热闹红火,观众和戏迷看得激情澎湃,热血沸腾。4月18日演出《铡美案》,2个包公,3个秦香莲,9名刀斧手抬3口铡刀,这不禁令我想到安万剧院4月7日在泾川演出《杨门女将》时,同台出场64名演员的情景,像这样的强大阵容,安万剧院司空见惯,是家常便饭,被老百姓称为“中国秦腔第一院”当之无愧。与甘肃其他秦腔剧团的戏一样,安万剧院的戏树正气,接地气,有烟火气,很大气,就跟红烧肉、牛排、手抓羊肉一样,看了解馋,看了过瘾。
中国戏剧史上名家辈出,数不胜数,但没有一个名家有过安万这样轰动的演出,有过这么多的现场观众。安万的爆火在中国戏剧史上前无古人,至少将来会被写入中国戏剧史的。

作者简介
王世北 字北辰,甘肃靖远人,大学文化,中学高级教师。系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白银市诗词楹联家协会理事,靖远县第四届作协名誉主席。爱好戏曲、旅游和摄影,热心写作,笔耕不辍,不时有诗文见诸报刊。作品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上海滩诗叶》(获基尼斯世界之最)《古韵今吟》(清华、北大、国家图书馆收藏)《烛光》《当代百家经典诗歌选(三卷)》《古韵新风——诗词鉴赏》《世纪文坛群英谱》等10余部图书分别收录。著有《星光集》《岁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