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周治业先生诗文选》连载 (五十二) 亲情(一)
《周治业先生诗文选》连载 (五十二) 亲情(一)
精华
热点
25-04-23 08:14
2760
阅读
关注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周治业
周治业,笔名治野,治冶,洛畔耕夫。1947年2月生,河南省宜阳县三乡镇人。河南大学毕业,中学语文教师。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推荐》、《路》、《人生驿站》、《故乡明月夜》、《割肉》,戏曲剧本《奔腾的渠水》,电影剧本《红丝线》,神话小说《洛志神》,长篇小说《银河湾》等。另有散文、论文散见于报刊杂志。
(五十二) 亲情
(一)
半夜醒来,夜深人静。悬在夜空里的圆月静静地,悄悄地透过窗户把她那温柔的光撒在我的脸上。我猛一惊:这多么象老外婆的目光。
我年近八旬,老一辈的亲人,同辈的故交相继西归。能说着话的人越来越少,孤独和凄凉便不断袭上心头。老人爱怀旧。怀旧成了我驱逐悲伤的良药。以往的亲情友情像柔和的月光给了我温情和甜梦。
一位白发苍苍,慈眉善目,着一身青蓝色粗布衣,拢着裤腿,缠着小脚的老妇人,左手端着一个上面放着白面叶的小簸箕,右手扯着一个小男孩从一个面朝南的大门里走出来,沿着土路向一个面朝北的窑院慢慢走去。这个画面永远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那位老人就是我的老外婆。那个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我。外婆家住在洛河南岸药山脚下的一个村子里。
1953年父亲在朝鲜牺牲后,母亲,我和妹妹相依为命,艰难度日。我便常住外婆家。
外婆家人多,几十口人住在一个大院里。外爷伯叔弟兄七个,皆务农。老外婆是唯一的长辈。全院的人都很尊重她。老外婆特别疼爱我。从我开始学话就教我跟谁叫什么。我记性好,嘴又甜,从不乱叫。外爷外婆们,舅和妗子们,姨和表兄表姐们都很喜欢我,我母亲也爱逗我玩。 记得张哥比我母亲大,却跟我母亲叫姑,让我叫他哥。我不理解,问老外婆。老外婆认真地说:“因为他辈低。”
那那时生活困难,老外婆家全家都吃糠咽菜,以红薯为主粮。唯有老外婆吃白面。老外婆嫌大院吵杂住在大院对面的窑院里的一孔窑里吃小灶。每天中午,老外婆在大院的灶伙里捍好白面叶,便扯着我的手到窑里用小锅下着喝。我跟着老外婆吃“特供”。
大院里的婆媳间,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妯娌间长幼有序,从不乱叫。他们相敬如宾,和睦相处。大人们早出晚归在社里干活。大孩子上学,小孩子由老人照护。全院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互相体贴关怀,从不见争吵。生活是清苦的,感情是融洽的,心情是愉悦的。
老外婆家那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勤俭朴实,真诚友善,长幼有序,劳动致富的氛围给我的人生涂上了亮丽的底色。
老外婆家是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老外婆是教我人伦道德,为人处事的第一位良师。
我流泪了。我好像又躺在老外婆那温暖的怀胞里。老外婆正用苍老的声音讲古老的传说,哼着催眠曲,用手轻柔地拍打着我哄我入睡。
我不知不党地又睡着了。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4073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