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时代之光 抒写时代华章
高平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导师,亲爱的作家朋友:
大家好!
我是来自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的高平海。此刻,站在这意义非凡的领奖台上,我的内心无比激动。能够在第三届炎黄杯中外文学艺术精英赛中斩获荣誉并作为作家代表上台演讲,这是命运馈赠给我的珍贵厚礼,也是我文学创作之路上熠熠生辉的里程碑,实在是我毕生莫大的荣幸。在此,我怀着最诚挚、最深切的感恩之情,向炎黄杯赛事的主办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是你们凭借非凡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精心构筑起这座文学艺术的巍峨殿堂,让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艺术精英,有机会汇聚一堂,在这里碰撞思想火花,切磋技艺,绽放属于自己的璀璨光芒。同时,我也要诚挚感谢每一位专业、严谨且公正的评委老师,你们的肯定犹如一道明亮曙光,穿透创作的迷雾,成为我在文学道路上笃定前行的最强动力。这份荣耀,于我而言,不仅是对过去无数个日夜笔耕不辍的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它如同一座明亮的灯塔,照亮我未来的创作之路,激励我不断深耕细作,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的作品,用文字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外文化交流贡献绵薄之力。
文学是一盏灯,可以温润心灵,照亮生活和前行的路。30多年来,历任驻乡记者、镇计生站长、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县拥军协会会长、江苏省百名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的我,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始终坚持紧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拥抱时代之光,抒写时代华章,汇聚时代力量,用浓烈的文学情怀、坚定的文学担当、不懈的文学追求、独特的文学手法,展示着时代之美、生活之美和文学之美,并由一个普通的新闻和文学爱好者,逐步成为市作家协会会员、市读书研究会会员和朱自清研究会会员,多年来,先后有800余篇文学作品分别在国家、省市县各级主流媒体、各类文艺期刊发表,还有多篇文学作品在重大比赛活动中获得大奖或被搬上文艺舞台,由我数年精心创作和打磨的散文集《南窗札记》也即将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接下来,我谨围绕“文学精神,时代之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引领”的主旨,与诸位分享我文学创作特别是散文创作的经验与思索,期望能为我们共同追寻的文学事业增砖添瓦。
文学情怀,是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文学创作,是一项极其艰辛的劳动,有多少文学青年在创作过程中无功而返,知难而退,而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身兼多职,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都要起早贪黑,披星戴月,冲锋陷阵,每项工作都要先人一步、勇争第一的中层干部来说,可以想象,要想在文学创作上有所建树,要付出多么巨大的努力!每当我有畏难情绪的时候,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对文学事业无限热爱的父亲就会给我以支持和鼓励,而我也从路遥等著名作家的事迹中汲取力量。我正确科学地处理创作和工作的关系,化矛盾和冲突为机遇,坚持干中写,写中干,善于把工作中发现的鲜活典型作为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同时,把创作的优秀作品所彰显的正能量融入到工作中去,引领时代风尚,助推工作开展。更为关键的是,除了单位加班加点外,几乎所有的夜晚都用于辛勤创作。暮色四合,华灯初上,我常独坐在窗前和书桌旁,望着玻璃幕墙折射出万花筒般的色彩,城市如星河般在夜幕中流淌,用键盘或笔墨留下一行行、一篇篇优美而有灵魂的文字。有时候,因为单位加班时间较长,我无法在晚间创作,则会在凌晨两三点开始创作,一直坚持到天明。只因为有这样浓烈的文学情怀,我才能克服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挑战,让生命中始终流淌着文学的华章。
只因我对军人怀有炽热的情感,我将工作中的许多故事写成了散文并在多家媒体上发表。在一次文学创作会上,一位老师一语点醒梦中人,他说:“你的作品满含正能量,篇篇都洋溢着拥军之情,另外,《朱自清与灌南花园乔小姐的姻缘》等作品都独具特色,何不出部优秀散文集,让更多读者,领略到文学之美,点燃人们工作的激情,净化人们的心灵呢?”说者或许无心,听者却有意,我将这件事铭记在心,因此,在本人出版的散文集《南窗札记》中,大多是书写真善美的散文,尤其是《父爱如山》《岁月印象》《田园牧歌》等栏目,字里行间写尽人世间的大爱,描绘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
文学精神,是文学创作的灵魂和基石,它是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一种内在气质与价值追求,贯穿于整个文学创作进程。在诸多文学体裁里,散文凭借其独有的魅力,成为文学世界中熠熠生辉的明珠。它恰似一面澄澈的镜子,既能映照出作者内心深处汹涌的情感波澜,又能折射出时代的华彩与斑驳。对于散文创作而言,文学精神更是起着基石般的关键作用。它赋予散文以深邃的深度、广阔的广度和温暖的温度,使其超脱简单的文字堆砌,成为能够触动读者心灵、引发社会强烈共鸣的佳作。在我看来,文学精神首先体现在对真善美的执着追寻上。散文创作应以真实为根基,无论是对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还是对内心感受的坦诚抒发,都务必做到真诚无欺。唯有真实的文字,方能让读者产生信任感,进而走进作者精心构建的文学天地。在散文创作实践中,我积极弘扬善良与美好,用文字传递正能量,引导读者去发现生活中的熠熠闪光点,激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与不懈追求。
如果说,弘扬文学精神是我们作家必备的素质,那么,拥抱时代之光,则是我们文学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在历史的浩渺长河中,时代的浪潮澎湃翻涌,奔涌向前,永不停歇。每个时代都散发着独一无二的熠熠光辉,或炽热耀眼,或柔和幽远,不仅照亮我们前行的漫漫长路,更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作为散文创作者,只有张开双臂,热情拥抱时代之光,用心感受时代的脉搏,笔耕不辍,才能赋予笔下文字以灵魂,让其绽放出独属于自己的夺目光彩。我善于捕捉这些变化,融入作品之中。
当我漫步在繁华的都市街头,看着车水马龙的景象,感受着现代都市的喧嚣与活力,心中涌起的感慨与思考,便是时代之光在我们心中的折射。我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都市人的忙碌身影、内心的焦虑与追求,让读者在文字中感受时代的温度。我热情书写那些为了梦想而努力奋斗的普通人,他们或许出身平凡,却凭借着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在生活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是时代人文精神的生动诠释,通过散文的形式展现出来,能够激励更多的人。
在岁月的滔滔长河中,有这样一群坚毅的身影,他们曾身着威武戎装,于绿意葱茏的军营里,尽情挥洒青春的汗水与滚烫的热血,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倾尽全力。当他们光荣脱下军装,转身融入社会,却从未卸下军人的本色。凭借着矢志不渝的信念、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他们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化身令人钦佩的榜样人物,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退役军人独一无二的风采。作为一名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县拥军协会会长、优秀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同时也是“江苏省优秀退役军人志愿者”“连云港好人”的我,几乎每天都要和退役军人打交道,每天都能深刻感受到退役军人的奉献精神和博大情怀,并被深深感动着,震撼着,他们的感人事迹一直是我书写退役军人的不竭动力,这次题为《星辰引航,戎光续章:殷开军的航天情怀与退役军人担当》获奖作品就是我众多有关退役军人题材中其中之一。在这个作品中,我以时代为背景,以真实感人的故事和不平凡的业绩为鲜活的素材,让一位退役军人的独特风采跃然纸上,赢得了无数读者的热情点赞和情感共鸣,汇聚了强大的社会正能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退役军人正以昂扬姿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他们用行动证明:无论身处何方,军人的初心永不改变;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军人的使命始终在肩。让我们向榜样致敬,向退役军人风采喝彩,让他们的精神火炬照亮更多人前行的道路!
散文创作,是时光窖藏的慢艺术。那些震颤人心的文字,从来不是电光火石的偶得,而是心血浇灌的结晶。在创作过程中,我以文字为时代立传,像匠人雕琢玉器般专注,让每个标点都镌刻心跳的余温。在看似平淡的日常里,捕捉那些稍纵即逝却熠熠生辉的瞬间,于细微处见宏大,洞悉时代的脉搏与人性的温度,将内心的情感与思考酣畅淋漓地铺陈于纸面。我摒弃浮躁与功利,静下心来,用心去聆听时代的声音,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让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应该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饱含着对时代的热爱、对生活的敬畏。
我深知,时代的发展给散文创作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注意力愈发分散,阅读习惯逐渐向碎片化、快餐化转变。坚持创新与引领,是散文创作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文学市场中,唯有坚持创新,才能让散文作品崭露头角,赢得读者青睐。在散文创作中,创新体现在多个层面。首先是题材的创新。传统的散文题材往往局限于山水游记、人物传记、抒情议论等范畴,而在新时代,我们应当突破这些限制,开拓全新的题材领域。比如,我们可以关注科技领域的发展,创作关于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新兴科技的散文作品,展现科技对人类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影响;我们也可以关注社会边缘群体的生活,创作关于农民工、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群体的散文,呼吁社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关注。通过拓展题材领域,散文创作能够更好地反映时代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其次是表现形式的创新。散文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叙事、抒情、议论、描写等,但在传统创作中,这些表现形式往往相对单一。在创新的驱动下,我们尝试将多种表现形式有机融合,创造出更为新颖独特的散文风格。例如,我在叙事散文中融入抒情和议论元素,使故事更加生动感人,同时引发读者的深入思考;我也在抒情散文中运用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再者是语言的创新。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散文创作尤其注重语言的美感与表现力。在创新语言方面,我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学语言的精华,敢于突破常规,运用富有时代特色与个性风格的语言。比如,我巧妙运用网络流行语、方言俗语等,使散文语言更加贴近生活、生动有趣;我也可以尝试创造一些新的词汇与表达方式,展现独特创意与语言才华。
除了创新,我在散文创作过程中始终注意发挥引领作用。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潮与价值观相互交织,读者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往往容易迷失方向。此时,散文创作者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与引领者,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通过优秀的散文作品,引导读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念。我始终坚持创作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散文作品,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真善美的力量,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同时,我还要通过散文作品,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我还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散文创作与传播。我尝试将散文与新媒体相结合,借助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散文作品。例如,我在单位办起了微信公众号《戎耀新安》,发表了大量的散文作品,吸引了大量粉丝,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导师,亲爱的作家朋友,弘扬文学精神,拥抱时代之光,坚持文学艺术的创新与引领,是我们每一位散文创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我们拥有无限的创作可能。让我们在时代之光的温暖照耀下,以笔为马,以文学精神为指引,在时代的浪潮中勇敢前行,以笔为凿,镌刻下时代的壮阔与精神的纹理,于文学的广袤天地中绘就独属于我们的绚烂图景,怀着对时代的拳拳敬意、对创作的矢志坚守,在散文的浩瀚星河中放舟遨游,挥就一部部彰显时代风采的磅礴篇章!
谢谢大家!
作者简介:
高平海,军人服务站站长、江苏省优秀退役军人志愿者、连云港好人,热爱文学创作和新闻写作,在建国75周年连云港市读书研究会“我在共和国里成长”征文活动中获特等奖、小品《棚改、流转》、快板《城市更新暖人心、夸娥姐》等多篇文艺作品被搬上文艺舞台,拥军爱国服务军人及家属新闻作品800余篇、多篇散文、新闻作品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双拥杂志、中国国防报、江苏广播电视报、现代快报、江苏法制报、连云港日报、军创网、灌南文学、灌河文化、冬歌文苑、戌耀新安、《灌河》杂志等宣传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