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学用
在湘西南城步、武冈等地,有一个“金脑壳”的传说流传了几百年,几乎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相传明朝末年,朱元璋的后裔武冈珉藩王朱企蚌,荒淫无道,恶贯满盈。他让人挖了一口水塘,称为乐洋塘,塘里养了无数蚂蝗,把所谓犯了罪的人投入塘中让蚂蝗咬死。老百姓结婚,他要占有初夜权,漂亮一点的姑娘,他还留在宫中不放出来,害得老百姓白天不敢娶亲,只敢偷偷地在晚上迎亲。
武冈一带晚上迎亲的事,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火把迎亲”民俗。
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珉藩王朱企蚌因害怕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征武冈民夫修城墙,不仅不发工钱,还要自备口粮。有的人没办法,只好卖妻卖子,完成徭役。役夫昼夜不得休息,死者无数,百姓怨声载道。
崇祯十六年(1643年),朱企蚌又想加高城墙,征用民夫劳役,激起了民变。一个叫袁有志的民夫,率领一万多人攻入武冈城。朱企蚌仓皇逃跑,跑到旱西门就被杀了,脑袋也不知落到哪里。起义平息以后,藩王府要安葬朱企蚌,可又找不到脑袋,于是就用金子打造了一个。为了不让日后的盗墓人找到真墓,天还未亮,就从武冈城东南西北四座城门同时抬12口棺材出殡安葬。
明末这个流传了几百年的民间传说,经过移花接木,加油添醋,逐步演变成了清末龚继昌的“金脑壳”的传说。
光绪十五年(1889年)12月19日,湖北郧阳镇总兵、湘军提督、一品振威将军龚继昌在视察竹山三协(军营)途中,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突发疾病,因公去世。龚继昌去世以后,他的第八任小妾祝氏上演了一曲惊世骇俗的爱情故事,“妾祝氏,水浆不入口,旋以死殉。”(清代《城步乡土志》记载)。这个“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爱情悲剧为龚继昌之死染上了“桃红”色,于是,演变成了下面龚继昌与一文官争夺小妾的故事,将明朝末年武冈珉藩王朱企蚌“金脑壳”的传说演变成了龚继昌“金脑壳”的传说。
民间传说龚继昌家财万贯,为人好色。在湖北与一文官同时看上了一名美女,产生争斗。文官的官职比龚继昌高,但财富没有龚继昌多,最后美女被龚继昌抢走了。文官心生报复,控告龚继昌贪污修建河堤的饷银,又勾结上司,把龚继昌判刑处斩,还派人将龚继昌的脑壳丢弃山野,无法寻找。龚氏家人为了给龚继昌全尸安葬,只得打造了一个十八斤的金脑壳。也有传说是慈禧太后发现错杀了龚继昌,赔赏给他一个金脑壳。为了防止盗墓,安排了十副(民间还有12副、36副、48副、49副的多种说法)棺材同时出殡,至于真身塟在什么地方,无人知晓。
于是这个有关“金脑壳”的传说越传越神奇,越传范围越广,引来无数寻宝者,导致龚氏家族古墓几乎全部被盗,但从没听说有谁挖到宝藏。
【作者简介】
刘学用(1968-),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系民族文化研究工作者,系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委员会苗学专业委员会会员、湖南省苗学学会会员、湖南省民俗学会会员、城步苗族自治县苗学学会会员,主要以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苗族文化等方面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中国民zu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苗族网》、《中国智库网》、《湘声报》、《湖南文化》、《茶叶研究》、《邵阳日报》、《宝庆风情》、《今日头条》等媒体发表论文三十多篇,其中,《全国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比较研究》(与雷学业等人合作)荣获2015年度湖南省社科院论文评选一等奖,《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路径探索—以湘西南桂北省际边界民族地区为例》在2022年湖南省民俗学论坛上被评为二等奖,《城步苗族自治县的绿色发展之路》荣获2019年湖南省苗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