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深夜,浓稠如墨的黑暗吞噬城市,万籁俱寂,世界仿佛陷入沉睡。我陪着生病的爷爷,置身于冰冷压抑的医院走廊。消毒水味弥漫,惨白的灯光下,仪器的滴答声和病人的咳嗽声交织,更添死寂。
这时,一盏散发柔和暖光的灯闯入眼帘,它孤独又坚定地亮在爷爷病房外,与周遭格格不入,却莫名让人安心。我忍不住好奇,这盏灯为何独自亮着,像是有自己的意志,在这被寒冷与病痛笼罩的世界里,固执地散发温暖。
凌晨起夜,那盏灯再次吸引了我。护士李阿姨单薄的身影出现,她脚步极轻,缓缓地推开病房门,走到小患者床边,专注地查看输液情况,轻轻调整流速。孩子眉头紧皱,李阿姨温柔抚摸其额头,像是在施展一场无声的魔法。
突然,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我竟听到了那盏灯发出微弱的“嗡嗡”声,仿佛在和李阿姨低语,又像是在为孩子祈福。随着李阿姨的动作,灯光似乎也在微微闪烁,孩子渐渐舒展眉头,阿姨的脸上浮现出如释重负的笑意。
“李护士,又辛苦你了。大半夜还一趟趟跑来。”孩子母亲疲惫又感激地说。李阿姨微笑着摆摆手:“不
辛苦。孩子小病情变化快,多留意家长才能放心了,有事按呼叫铃就行。”那质朴的话语,如同一股暖流,瞬间驱散了病房里的寒意。
从病房出来,李阿姨关切地问我:“小朋友,咋还没睡?爷爷不舒服吗?”我摇头指灯问:“阿姨,这灯为啥一直亮?而且,我好像听到它在嗡嗡响。”她温柔地看向灯,眼中闪过一丝神秘的光芒:“这灯啊,是医院里的希望之灯,它能感知病人的痛苦和恐惧,也能传递我们医护的关怀。嗡嗡声,或许是它在努力赶走病痛呢。”
回到病房,那盏深夜不眠的灯,宛如不知疲倦的守护者,驱散恐惧与阴霾。李阿姨和众多医护人员,用坚守与付出,为患者点亮希望。这寒夜的灯,是我心中最暖的风景,它让我明白温暖无关季节,有爱便一直在。这份温暖与感动萦绕心间,忍不住赋诗一首:
夜灯长明照病楼,
护士忙碌解人忧。
暖语温情驱寒意,
爱心如光永不休 。
此后每当我回忆起那个夜晚,那盏灯的暖光就会在心底亮起,它是温暖与力量的象征,它让我明白生活总有不期而遇的美好,这份美好源于善意,也激励我传递温暖,让爱洒满人间 。
大家好!我叫国华,网名“水木年华”,是个十二岁的陕西杨凌男孩。父母为我取这个带“木”字的网名,饱含着对我的殷切期望。我的梦想是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作家,而第二十届青少年冰心文学全国会员作品展示活动,正是我认真努力写作的开始。
这次活动中,我的作品《深夜不眠的灯》有幸获得了小学组金牌作品,还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荣誉证书。虽然现在的我还不够耀眼,但这份认可更坚定了我的方向。
我热爱读书与朗读,在这个过程中,我的作文水平也在不断进步。未来,我想用文字和声音,记录生活中的有趣瞬间,与大家分享美好,朝着“优秀作家”的梦想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