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云补秦川缺,一骑尘分蜀道幽》故土乡情纪实!文:杨权宪 诗:王安荣 摄影:王斌林 都市头条--西银/北京/上海头条!
2025年4月19日携妻回老家参加爱侄杨凯立与侄媳崔璨的新婚典礼,间隙时间与同在村里的发小斌林、安荣、蕊娥、晓婷、化茹等见面,共享孩子新婚美酒,观看罗什鼓舞队助兴表演,还与堂侄杨欢、杨豆同去15个村子一一登门拜访给28家老亲戚家下书,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许多老亲戚,这使我感到非常激动与喜悦。
期间应约参观斌林罗什新居的油画装裱与字画陈设及教授书房,有斌林相送的一套《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单行。翌日谷雨节那天知我已返程,安荣在村里即兴赋诗二首:《乙巳谷雨送权宪夫妇返宝鸡》、《待杨权宪夫妇重游罗什村》。"半山云补秦川缺,一骑尘分蜀道幽"。"权舆应记终南约,宪令先题紫阁巅,莫负牡丹簪鬓誓,一车花雨过秦川"。诗意盎然,含英咀华,以花约再聚收束,寄寓别后康宁。既写归途亦寄再访之期,以山河为证,留不尽邀约之思。故土难离,乡情在兹。这使我人在旅途,泪流满面。
之一
《乙巳谷雨送权宪夫妇返宝鸡》
摄影:王斌林
配诗:王安荣
地点:鄠邑区余下街道鸠摩罗什村
人物:杨权宪夫妇
亲友:三哥周武、九弟振省等谷雨望终南山
红烛罗什证鸾俦,谷雨催程渭水流。
译阁苔深藏梵偈,法堂泥暖醒春鸠。
半山云补秦川缺,一骑尘分蜀道幽。
莫怨陈仓归路晚,牡丹簪鬓约重游。
注:此诗以鄠邑宝鸡双城故事为轴。首联"红烛"切侄子婚事,"罗什"扣译经故地(草堂寺),"渭水"应谷雨送别场景。颔联"苔深梵偈"喻佛法沉淀,"泥暖春鸠"既写节候又暗合《诗经》"维鸠居之"的婚嫁典。颈联"秦川补云"祝山河无恙,"蜀道分尘"喻各安天涯。尾联"牡丹簪鬓"呼应宝鸡石鼓山牡丹节,以花约再聚收束,末句"权"取权衡进退、"宪"谐音献酒之趣,寄寓别后康宁。
之二
《待杨权宪夫妇重游罗什村》
草堂新茗待君煎,石鼓春深燕剪烟。
译阁悬灯重校偈,福田引水又栽莲。
权舆应记终南约,宪令先题紫阁巅。
莫负牡丹簪鬓誓,一车花雨过秦川。
注:此诗以「待」为诗眼,融鄠邑罗什村风物与重逢期待。首联"新茗待煎"借草堂寺茶禅传统表迎候,"燕剪烟"既绘谷雨春景,又喻传信邀约。颔联"悬灯校偈"暗拟夫妇再访译经阁研讨佛典,"栽莲"呼应福田农耕,喻善缘续结。颈联"权舆"双关姓名与《诗经》始谋之意,"宪令题巅"化用石鼓山刻石传统,暗嵌"权宪"之名。尾联"簪鬓誓"回扣前作牡丹旧约,"一车花雨"既写归途亦寄再访之期,以山河为证,留不尽邀约之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同村发小王安荣,他1981年来在新疆叶城和静服役二十年,2000年后以正团职转业到西安工作。目前刚刚退休,他和我一个村子的发小,前天好刚在我侄子婚礼上匆匆一见,我与静另一位同学在他屋里参观油画装裱和字画陈设,并于楼顶远眺终南山,知我谷雨离开罗什老家返回宝鸡,王安荣遂有此作。
我个人觉得"莫辞牡丹簪鬓誓,一车花雨过秦川",这已远远超越古诗。古往今来谁也没写过"半山云补秦川缺,一骑尘分蜀道幽"和"权舆应记终南约,宪令先题紫阁巅"的诗句。紫阁峪是秦岭七十二峪口之一,就在终南山下我手指的那个方向。
西安市鄠邑区户县钟楼
户县鸠摩罗什寺联
溯晋代开山,历唐宋元明清,罗什法灯辉海外;
从佛门稽古,计汉满蒙回藏,译经僧史耀人间。
1729年,县学训导付龙标诗云
芒鞋带得一枝春,罗什东来迹有因。
无事移根葱岭外,自然挺秀白云津。
历来海内无多本,七易原身仍一真。
树以土名总是净,禅家妙谛此中寻。
1729年,县学训导付龙标此诗高度概括了鸠摩罗什寺和净土树一株七棵的来历以及罗什村与佛教历史文化的不解之缘。

西安市鄠邑区九摩罗什寺
这是前天早晨参观教授书房获赠的《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单行本。
编辑:上善若水開甯
日期:2025年4月23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