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都是读书日——“世界读书日”感怀
□心桂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未除”。在世界读书日,这两句诗格外应景。读书之乐,恰似一泓清泉,润泽心灵,又似一抹暖阳,温暖人生。然而,对真正的爱书人而言,不应仅在世界读书日这天才想起读书,而应让天天都成为读书日。
读书,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高中时,曾一度痴迷于诗歌,在免费的县图书馆阅览室里,饱餐北岛、舒婷、顾城、汪国真的诗句。那些或华丽苍凉、或寂寞忧伤,或哲思唯美的诗句,如碎落一地的珍珠,闪耀着晶莹光芒,照亮了我张皇焦虑的青春。我在其中寻找命运的契机、心灵的共鸣,仿佛与诗人同频共振,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随着年龄增长,读书的心境与选择也悄然改变。不再局限于诗歌,开始涉猎小说、散文等诸类书籍。冬夜漫漫,钻进温暖被窝,沉浸于一本小说,跟随情节或喜或悲,在别人的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这是独属于读书人的浪漫。年纪更长后,心境趋于平淡,更爱读唐诗、宋词,在平实的文字中求得一丝慰藉,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闲情雅致、家国情怀。
读书,也是自我提升与成长的阶梯。正如黄山谷所言:“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读书能丰富学识、开阔眼界、丰盈心灵,陶冶情操。不读书,便如井底之蛙,只能看到头顶一方天空。而在书中,我们能领略天地之大、人生之难,获得自知之明与预料之先。它让我们在喧嚣尘世中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
从小学到大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作品教会我们做人道理,积累深厚学识。参加工作后,读书依然是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因为读了一些书,我们能在与对方对话中敏锐感知对方学养深浅。每每看到公交车或动车上有人抛开手机埋头看书,总会心生敬意,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让心灵充实而温暖。
读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家庭氛围的营造。宗璞读了一辈子书仍觉不够,晚年与老伴每晚一起读书,共享“读书之乐乐融融,冰雪聪明一卷中”的美好时光。读书让家庭萦绕着淡淡书香,子孙后代也会深受熏陶。诗书继世长,书香世家总是令人心生敬意。
然而,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被游戏、抖音和短视频等电子产品占据大量时间,读书变得愈发奢侈。我们应该明白,沉浸式阅读是那些电子产品所无法取代的。它给予我们的是知识的温暖与思想的滋养。
在世界读书日,我们理应重新审视读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能捧起书本,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无论是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还是于夜晚的静谧灯光下;无论是于喧嚣的旅途中,还是在温馨的家里,都能与书相伴,让天天都是读书日,让心灵在书香中得到永恒的诗意栖居和适时的憩息。

【作者简介】陈金贵,常用笔名心桂,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福建省诗词学会会员、莆田市诗词学会会员、野草诗社、锦江诗社、枫亭诗社成员。诗歌、散文、评论等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杂志》《文化珠峰》《法制日报》《中国青年报》(福建版)《湄洲日报》《仙游今报》《婚姻与家庭》、人民网、中国作家网、都市头条等报刊网媒上,曾获得全球妈祖文化原创文艺作品大赛三等奖、全国读书活动特等奖、全国诗词大赛三等奖、省诗词学会“春节奖”诗词大赛“十佳诗人”和首届“屈原杯”诗词大赛优秀奖、“闽中杯”全国网络文艺作品大赛“人气奖”、市作协“花啦啦”杯散文大赛入围、仙游一中建校120周年征联第一名(由北大校友、著名诗人余元钱先生组织评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