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漫漶之处
——评乔克清的《菊花枕》
文/姜舟林
散文作为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体裁,具有独到的魅力和价值。乔克清的散文特点,是那种纯净的、安静的、从容的,娓娓道来,恬淡自然,蕴含生活味道的。我以为,作者之所以把这72篇散文集子命名为″菊花枕",足见其对该文的厚爱。《菊花枕》这篇文章,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不仅仅是励志与救赎,更有作者采用象征手法,抒写曾经作为一名代课教师的遭遇和一段至今仍隐隐作痛的记忆,以及抹不去的浓浓乡愁。我读来爱不释手,不仅喜欢《菊花枕》的外表和形式,更钟情于这本散文集蕴藉的本质和栖居的诗意灵魂。
《菊花枕》这篇散文,写的是″十多年前""我"作为一名代课教师的亲身经历。那所山村小学的条件极差,"我像一只小鸟,来回衔着树枝和草叶,来搭建一个暂时能遮蔽风雨的窝儿。"我们可以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或镜头组合的形式,让如此的困苦遭遇和十多年后城市优裕的境况形成对比,差距真有天壤之别。作者笔下摇曳着生活的烟火,呻吟着精神的痛感,咀嚼着人性的良知。而作者善于用理想主义的情怀去弥合那些伤口,从而给自己心灵上的慰藉和生命的关怀:″我教的第一学期,成绩在乡年级段名列前茅。"正是″我"工作上的不懈努力和对人生的执着追求,诠释出生活的意义和命运的价值。
"印象最深的还有采摘野菊花。秋天,山山坎坎的野菊花全都开了。黄灿灿的野菊花,一朵朵、一片片、一坡坡,在绿树和青草丛中展露、忽现,又隐秘,又惹眼。"作者善于捕捉,用其独特的眼光"抓拍"生活瞬间,呈现出散文的细节之美,对于挖掘和塑造“我"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人性之美,起到了很好的"铺陈"作用,可谓点睛之笔。"首先是把新采来的野菊花晾干,再来用锅炒一下,开放的花朵会重新合扰成骨朵儿,恰到好处,千万不要炒糊了。"通过对现实生活近乎"逼真"的描摹,高密度底层生活的影像,深度挖掘出一名山村代课教师的现实世界和悲喜自渡的修复能力,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完成心理上和苦难中的心灵救赎,让读者在生活的破碎带上,感受底层生活蓬勃深厚的精神底蕴,感受到生活的诗意之美,心中顿生花香浓郁的人生气息。
″采摘,积攒着那些小小的野菊花,你也是野菊花了;菊花枕头散发着香气,也是你自己散发着香气:枕着它,你就是大自然的女儿!我由此认识了生命的存在和价值,以及它的美好和尊严,不再低落和怨尤。"作者在菊花枕上用力最大、用笔最多、用情最深,形成这本散文集立言根基与审美的旨趣,以散文作家的情怀,让笔下满载着大爱与深情。
如果仔细研读此集的每一篇文字,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的写作,首先是出自情感表达的需要,写到后来是出自理性思索的需要,再到后来是建立生命意义的需要。愿乔克清的文学创作之路越走越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