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连成
当我的脚步,缓缓踏入了著名的坎儿井的那一刻,它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静静诉说着岁月的传奇。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肩,同列中国三项伟大工程,无疑是新疆人民智慧的不朽结晶。
遥想当年,这片土地上的先辈们,仅凭一锤一凿,以坚定不移的意志,开启了一场与自然的伟大博弈。他们将目光投向海拔4000多米的天山,那里,雪水在阳光的轻抚下悄然融化,恰似大自然给予的珍贵馈赠。先辈们巧妙地利用明渠、暗渠和母井,构建起一个庞大而精巧的水利系统,如大地的脉络,将天山雪水从高山之巅,丝丝引入山下,温柔地滋养着这片广袤的大地。这,不仅仅是水利工程,更是一部镌刻着坚韧与智慧的壮丽史诗。
走进坎儿井景区,一种庄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沿着蜿蜒的通道,缓缓下行至地下200多米处,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先辈们挥洒汗水的年代。伸手触摸那清澈凉爽的雪水,指尖传来的凉意,瞬间渗透全身。那不仅仅是水的温度,更是历史的温度,是先辈们的热血与汗水在岁月中凝聚的温度。每一滴水珠,似乎都在轻声诉说着那些艰辛却又无比辉煌的过往,诉说着先辈们如何在这片干旱的土地上,凭借着不屈的精神,创造出这生命的奇迹。
我伫立在这幽暗的地下,凝视着潺潺流淌的雪水,思绪万千。这坎儿井的水,历经千年岁月,从未干涸,它见证了无数的变迁,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使命,润泽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它宛如一位慈祥的母亲,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新疆儿女,孕育出灿烂的文明与独特的风情。
时光总是这般匆匆,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就要告别这座充满魅力的吐鲁番城。带着满心的不舍,我们登上了前往乌鲁木齐的车辆。当车子缓缓启动,我忍不住回首望去,吐鲁番的轮廓在视线中渐渐模糊,如一幅渐渐淡去的水墨画。然而,它的美丽与热情,却早已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间,如同镌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永不磨灭。
我深知,这段美好的旅程,已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宝藏。它是我心灵的一次洗礼,让我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让我感受到人类智慧与坚韧精神的无穷力量。
四个小时的车程,在满心的回味中悄然度过。当我们抵达乌鲁木齐,入住质量缘宾馆,心中又涌起了对下一段精彩旅程的无限期待。这座城市,犹如一本崭新的书籍,等待着我去翻开,去探索它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故事与魅力。而坎儿井的今昔,将永远在我心中熠熠生辉,成为我人生旅途中最璀璨的记忆明珠。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