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瑾:献身新疆边防和建设事业熔铸荣光人生》
纪实文学《乡魂2—贾村塬人物》选载(25)
●原创 吴万哲 西府新传奇
魏瑾:献身新疆边防和建设事业熔铸荣光人生
●文/吴万哲
有一种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们选择困难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在困难中拼搏,在奉献中成长,赢得荣光人生。
魏瑾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出生在条件优渥的关中平原,却终生从军、工作生活在环境恶劣的西北边陲新疆。3次荣立三等功,13次受嘉奖,两次被新疆军区表彰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被军地评为“双拥”“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当选新疆军区第八次党代会代表、乌鲁木齐市第十二次人代会代表,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正厅级领导干部。2009年,他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受到习近平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选“陕西英才人物”“新中国60年突出贡献人物”,事迹收入各类英模典籍。
一
(2009年,魏瑾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受到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的亲切握手接见)
他是贾村镇陵一村人。魏家是当地文化底蕴比较深厚的家族。父亲魏宗德(1910—1998),念过私塾,12岁走西口,在兰州杂货店当学徒。1954年公私合营参加工作,一直在兰州农副产品公司工作,由普通职工一步步走上经理岗位。他一生敬业清廉,工作积极肯干,被评为兰州市“劳动模范”,出席甘肃省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退休后又返聘工作10多年,70多岁才告老还乡。回乡时单位派卡车搬家,他全部家当却仅装几个纸箱,走到华亭买了一车煤,回家后分给乡邻。他一生乐善好施,灾荒年曾自己掏钱请人将几名饿毖街头的无名尸体埋葬。他注重养生,到老身板硬朗,90岁无疾而终。母亲李秀兰(1916—2016),是封建社会牺牲品,三寸金莲束缚终生,却吃苦勤劳,自强不息,贤淑厚道,勤俭持家。二老养育5个儿子,都各有建树,儿孙满堂,生活幸福。二子曾过继其弟,其弟英年早逝,二子成家立业全由二老操办,乡人称颂。
(主人公父母)
魏瑾为四子,生于1954年1月。自小聪慧,学习优秀,从小学到中学一直当班长,人称“班长专业户”。他1972年贾村高中毕业,被生产队派到冯家山修水库,仅在一线劳动几天,便被抽调宝鸡县兵团政工组做宣传报道,为调动工程建设者积极性做了有益工作。次年11月应征入伍,先后在新疆军区7975、36196等部队服役。1976年入党,1977年1月提干,任连队司务长,此后相继担任团政治处干事、组织股长,营教导员,机关协理员,副处长,团政委等职。1999年转业,许多人选择回条件较好的内地,他却就地安置,先后在新疆自治区纪检委监察厅、人事厅、人社厅等单位工作,担任纪检委监察厅室副主任、主任、驻厅纪检组长、厅机关党委书记、正厅级巡视员等职。
他一生信奉“遇到困难迎难而上勇敢向前”的人生理念,在拼搏、创造、搏击进取中收获金灿灿的人生。
二
新疆自然条件差,他从军26年,有24年在新疆边境城市阿克苏、喀什度过。千里边境线,茫茫戈壁滩,数百里无人烟,一些地方被人们誉为“天上不飞鸟,地上不长草,风吹石头跑,四季穿皮袄,氧气吃不饱”,夏天暑热难耐,冬天又在零下30多度,滴水成冰,环境异常恶劣。在26年里,他守过边防,也蹲过机关,履职野战部队,也担任特殊部队领导。军人以吃苦为乐。他常常“冬练数九、夏练三伏”,在极端条件下苦练杀敌本领,锤炼钢铁意志和健康体魄。
1987年,他担任野战部队营教导员。他紧密结合官兵实际,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打造“纪律严明、作风过硬、敢打敢拼”的队伍。1990年阿克陶发生暴乱事件,他奉命带领全营官兵,全副武装,车炮一体,长途奔袭1500多公里,及时赶到指定地点,圆满完成止暴、平乱、驻训任务,做到人员车辆装备完好无损,受到上级表彰。驻地发生特大山洪,河水掘堤,严重危胁县城安全。接到命令,他带领全营官兵跑步赶赴,与洪魔搏斗三天两夜,终于堵住了掘口,保住了驻地百姓安全。新疆是个地震多发地区,每当灾情发生,他便和干部战士一起冒着余震危险冲进灾区,抢救伤员,清理损毀房屋。
1992年,他晋升上校军衔,调任36196部队先后任政治处主任、副处长、政委。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新兵沾染社会不良风气,素质差,给部队管理带来一定难度。部队因性质特殊,教育管理没跟上,部分战士纪律散漫,打架斗殴、偷窃群众钱物、欺凌干部、甚至盗卖部队物资。他到任后,深入调查研究,针对存在问题以党建引路,以信仰信念“铸魂”,用制度严格约束官兵,抓好养成教育,会同当地公安破获积案,惩处一些违纪违法战士。不足一年时间,部队一跃成为全军区先进,党委被评为“先进党委”,他则两次被新疆军区表彰为“先进党务工作者”。
新时代的军官不是有勇无谋的“莽夫”,而是智勇双全的“将才”。26年间他利用一切时间学政治、学军事,不断充实提升自己,还先后进入沈阳炮兵学院、西安政治学院函授部学习,获得文凭,提升了知识和业务素质。他用吃苦耐劳、拼命实干和终生学习淬炼不断进步的军旅之路,成为文武兼备的优秀军官。
三
魏瑾在团政委岗位表现优秀,部队考虑提升他的职务,却因部队缩编、达龄等因素未能实现。1999年10月,他奉命转业,本可回内地安置,他却毅然申请继续留在新疆,于是转业新疆自治区纪检委监察厅。按规定军队转业干部在地方要降级安置,可因部队推荐、本人表现优秀,他破例以原职级就任新岗位。
(主人公2005年4月深入南疆公路建设工地监督监察安全工作)
在自治区纪检委监察厅工作期间,他努力做好综合、协调,撰写了《反腐败抓源头调研与思考》等多篇论文,在有关刊物发表,指导基层工作。论文《发扬民主监督作用,促进行政效能监察》在亚洲监察专员协作会议上交流,受到好评。他负责组织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严禁军队、武警、公检法机关经商》等专项工作,加强部门行业协作,强化组织协调,积极抓落实,抓监督,取得有目共睹成绩。在人事、人社厅工作期间,他教育干部牢记初心,廉洁从政,并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反腐败风险防控制度措施。他倾听群众呼声,主动担责,明确提出“政策规定不能办的事,坚决不办;政策允许范围内可办可不办的事,坚决办,并且要办好”的理念,受到群众欢迎。同时积极查办各类反腐案件。一个州几千万住房公积金被挪用,他奉自治区政府委派督查,主要领导却不出面,下面人跟他打太极。他铁面无私,不仅责成有关方面纠正了问题,还处理了相关责任人。纪检工作不仅要严查腐败,还要保护干部。厅里欲提拔一名工作优秀的处长,可每到节骨眼便有人写匿名信告状,后虽经调查子虚乌有,却3次错过了提拔时机。他到任后,当这一情况再次发生,他快速调查,亲自以厅党组名义给区党委组织部写报告,明确提出“查无实据,纯属诬告”。这一结论使这位干部终于得到了晋升。人们赞扬说:“魏书记勇于负责,既打击了歪风邪气,又保护了干部!”
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严重打砸抢烧的“七五事件”,他积极履行一名纪检工作者的职责,第一时间召开干部职工大会,旗帜鲜明反对“三股势力”,教育大家和不法分子坚决斗争。一名已退休的厅级民族干部的儿子在某州出差时散布不当言论,在当地造成恶劣影响,当事件通报后其父到处找人说情,企图逃避责任,当找到他时,他义正辞严指出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令他正视现实,接受组织处理。那些日子每当厅长和有关人员谈话,总要请他压阵。事后厅长赞扬说:“魏书记不愧是军人出身,政治敏锐性高,原则性强,遇事不怕事,有事能扛事!”通过积极的专项教育活动,保持了团结稳定,工作没有受到大的影响,得到自治区党委的表扬。
2013年,他被提拔为正厅级巡视员,在全区新晋升干部集体谈话大会上,他作为新提拔的几百名干部中仅5名发言人之一表态发言,5分钟的发言却多次被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打断,插话历数他扎根新疆从军从政奉献一生的功绩,赞扬他务实亲民、吃苦耐劳、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还强调“在干部任用上一定不能让踏实肯干的老实同志吃亏”,教育全体干部向先进学习,奉献新疆,做好工作。
四
他在新疆工作和生活50年,将一生奉献给新疆边防和建设事业。他几乎踏遍5000多公里边境线,100多个地市州县。他为人真诚善良,结交了许多新疆军地朋友。退休多年,每逢年节还有朋友从遥远的地方快递来当地土特产,这种情谊千金难买。
(主人公一九九四年春节大家全家福)
他还是个见义勇为的人。1991年回家探亲去新华路,发现一小偷大白天入室盗窃,他冲上前去抓获,不畏小偷威胁,亲自扭送中山路派出所。1980年春节回家,生产队麦草摞着火,他奋不顾身配合专业消防人员紧急救火,直到大火扑灭才离开。事后群众给部队写了感谢信,部队派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他义薄云天,在冯家山修水库和部队工作时,先后为20多名因公因病牺牲亡故民工、干部、战士妥善料理后事,抚慰家庭,告慰亡魂,受人称赞。
(主人公2024年春节小家全家福)
他有一个幸福和美的家庭。夫人翟娅菁,中共党员,毕业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校社会工作本科班,2011年5月从天山区老干局退休。她为人贤淑,精明能干,尊老爱幼,对侄子、侄女学习、生活、考学、工作等方面无微不至关爱。在父亲去世、自己患病需要人照顾情况下,带病全力协助妹妹弟弟照顾90多岁老母,受人称赞。儿子新疆大学毕业,就职央企。儿媳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就职清华附中。孙女品学兼优,多年担任班干部,被北京市朝阳区表彰为“三好学生”。他一生真诚待人、认真做人、勤奋工作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家族,下一代刻苦求学,在不同的工作岗位按照他们制定的目标努力奋斗,良好的家教家风正在蔚然成风。
魏瑾用信念熔铸梦想,用不懈努力书写担当,用汗水浇铸成功,收获了自己沉甸甸的瑰丽人生。
吴万哲,陕西麟游人。中共党员,大专文化,一级编剧、高级政工师职称。陕西作协、戏剧家协会、编剧协会、文化创意协会会员,宝鸡市杂文散文家协会第四届主席。当过教师,从过政,做过企业政工,办过杂志。有影视及各类文学作品300万字。主编纪实文学《奔梦》《人间正道谱春秋》《风韵》、散文集《硕果满枝》等。编剧拍摄电影《秦火》《吕建江》等5部,电视剧1部,微电影30余部,栏目剧100余个。报告文学、散文等若干。出版著作有27万字纪实文学《西府奇人》和30万字《乡魂——贾村教育40年纪事》。电影《秦火》《吕建江》、报告文学《燃烧到最后》,散文《难忘的跪拜礼》,微电影《墨宝》《万家酣梦》《追梦》《新生》《生命的托举》《寻根》,喜剧小品《灭鼠》《山妹》等50余次在国际、全国、省、市获奖,荣获“宝鸡市劳动模范”“宝鸡市优秀文艺创作奖”“秦岭文艺奖”。近年有独创优秀人物宣传品牌“西府奇人”,被誉为“宝鸡文化新现象”。电话、微信:1589107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