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四十多双年轻的手臂在教室中齐刷刷地举起时,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这股力量超越了简单的数字堆砌。这场从“20”到“40”的跨越,宛如清晨的钟声,悠扬而深沉,它不仅叩击着每个人的灵魂,更将孟国泰先生倡导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理念”深深植根于现实之中。
这一幕发生在今日升国旗仪式之后。边国玺校走到我身旁,轻声问道:“你班能有多少体育满分的?”我稍作思索,给出了一个保守的估计:“大概能有20个吧。”边校微笑着,却并未立即给出评判,而是鼓励我回去再问问学生。当我带着这份好奇再次询问学生时,便出现了开头那令人震撼的场景。
这一幕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为何我的预估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个人的主观定位与学生内心的真实信念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当教育者真正激发学生的“满分意识”时,每一个生命都能焕发出耀眼的光芒。正如一位腼腆的女生在一次班会分享中所言:“从前我觉得体育是惩罚,现在我才明白,它其实是对身体的滋养与加持。”这种认知的转变,源于教师将“达标训练”转化为“生命对话”,让学生得以窥见自己体内沉睡着的无限潜能。
“满分信念”的培育,其核心在于重建教育场域中的信任关系。当教师不再用怀疑的目光去丈量学生,而是用充满期待的眼神去传递力量时,教室便成为了一个孕育信念的摇篮。那个曾经总是在长跑途中退场的男生,在教师与他击掌盟约后,开始独自在晨光中加练。这份信念并非来自外界的鞭策,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我觉醒与点燃。
更为深刻的变革发生在“满分做人”的层面。当教育从整齐划一的规训转向对个性的尊重与舒展时,课堂便成为了一个锻造人格的熔炉。学生们自发组建互助小组,在汗水与汗水的交织中,他们逐渐领悟到:真正的满分并不在于超越他人,而在于不断地超越自我、成就更好的自己。这种超越功利的精神觉醒,正是新教育理念所绽放出的最璀璨的光芒。
教育,从来都不是一场数字的游戏,而是一场生命的觉醒仪式。当四十多个年轻的生命在教育的引领下重新定义了自我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成绩的跃升,更是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每个生命都能在尊重与信任中,勇敢地完成对自我的超越与成全。这正如孟国泰先生所言:“教育,是帮助生命找到属于自己的满分方程式。”
作者:张海峰(实达中学大先生,实达中学教科室副主任,实达《大众教育学》读书活动一等奖获得者)
青力点评
该文以生动的场景引入,细腻描绘了教育理念的转变对学生生命力的激发。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满分信念”的培育过程,强调了信任与尊重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文章逻辑清晰,语言富有感染力,深刻反映了教育本质的回归,是一篇充满人文关怀与教育洞见的佳作。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