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映照泰山魂:《仰止泰山——读朱复戡先生泰山诗词有感》
编者按:
泰山峙立,吞吐风云,既为天地之大观,亦成人文之镜像。吕大明先生《仰止泰山——读朱复戡先生泰山诗词有感》一文,如执灯探幽,引领读者循朱复戡先生的诗笔,攀登精神之岱宗。文中既见“揽将皓月作明灯”的诗意解构,亦析“历尽百千劫”的逆境坚守,更掘“应将所学献祖国”的家国深情。朱先生笔下的泰山松、天门月、人间劫,皆化作平仄间的精神图腾,在风雨如晦中挺劲不屈,于时代浪潮中映照初心。吕先生以细腻笔触勾连诗心与山魂,让我们在文字中重识一位艺术家以诗铸骨、以笔载道的生命气象。今推此文,愿读者随其行笔,于诗韵中仰止高山,在哲思里照见胸襟,于喧嚣尘世中寻得一份超越时空的精神定力。
诗心映照泰山魂:《仰止泰山——读朱复戡先生泰山诗词有感》
张庆明
在浩瀚的文学艺术星空中,朱复戡先生的泰山诗词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他以笔为刃,以诗为魂,在泰山的壮丽山水与坎坷人生中,镌刻下了一首首动人心弦的诗篇,让后人得以透过文字,触摸到一位艺术巨匠的精神世界与家国情怀。
一、山水之间见精神:泰山意象的诗意解构
泰山,在朱复戡的笔下不再是单纯的自然景观,而是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象征。他的《望岳》一诗,以“巍巍岱岳连天柱,青嶂碧峦叠万层”开篇,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泰山的雄浑气势。与杜甫“一览众山小”的视角不同,朱老以艺术家的眼光,将泰山视为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卷。“玉殿天门方寸盒,云梯台阶细长绳”,用精妙的比喻将天门、云梯等景物纳入画框,展现出泰山的层次感与空间感。而“待到中秋凌绝顶,揽将皓月作明灯”一句,更是神来之笔,将想象与现实交融,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山巅,手持明月,照亮天地。这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不仅是对传统美学的继承,更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在《登岱》中,“泰岱雄巍震古今,十年向往此登临”直抒胸臆,将对泰山的敬仰之情喷薄而出。“海隅云锦拥初日,眼底峰峦列小岑”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豁达的胸怀。朱老善于将个人情感融入山水之中,使泰山成为其精神的寄托与写照。他笔下的泰山松,“探首望人龙,历尽百千劫,依然挺劲胸”,既是对自然之物的赞美,更是对坚韧品格的歌颂。这种借物喻人的手法,让泰山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生命力与象征意义。
二、风雨如晦中的坚守:逆境中的诗意人生
十年浩劫,如一场狂风暴雨,席卷了整个社会,也给朱复戡的人生带来了巨大的磨难。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他被流放至简陋的门洞房,生活条件恶劣,精神上也饱受摧残。然而,即便身处困境,他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用诗意的眼光去审视生活中的苦难。《院舍阳沟》一诗,以幽默诙谐的笔触,描绘了院中排水不畅、雨季积水成灾的场景。“愤将巨石牢封堵,夜忽倾盆无止休。满院犹如腾骇浪,夺门几欲渡扁舟”,看似是在调侃生活的狼狈,实则是一种对困境的蔑视与超越。这种苦中作乐的精神,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的坚韧与超脱。
《严冬家居》则以隐喻的手法,将政治气候的寒冷与自然的严冬相呼应。“千仞岱宗如铁壁,朔风难越此雄关”,泰山成为了他心中的精神壁垒,抵御着外界的风风雨雨。“围炉薄酒便醺热,鲐背轻裘忘弱孱”,在简陋的环境中,他依然能找到生活的温暖与乐趣。尾联“冬来未觉隆冬冷,犹沐恩泽不上班”更是充满了反讽意味,用看似轻松的语言,表达了对不公命运的无声抗议。这种在逆境中坚守自我、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正是朱复戡诗词中最动人的力量。
三、家国情怀的永恒奏鸣:诗词中的赤子之心
朱复戡的诗词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他对泰山的热爱,实则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他对艺术的执着,实则是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担当。在《香港问题在京草签,大喜事,赋此志庆》中,“百年惆怅别,一旦闻言归,狂喜倚闾望,渴思慰久违”,寥寥数语,便将期盼祖国统一的拳拳之心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的得失,是一种对民族大义的坚守。
他的诗词中,处处可见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七古·院舍阳沟》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特殊时期知识分子的命运与社会的动荡。而“应将生平心得事,尽供所学献祖国”的诗句,则直接抒发了他以艺术报国的理想与信念。这种家国情怀,让他的诗词超越了单纯的艺术范畴,成为了一部记录时代、思考人生的史诗。
四、艺术境界的多元绽放:诗词中的美学追求
朱复戡的诗词在艺术上追求多元与创新,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卓越的艺术才华。他熟练运用多种诗词体裁,无论是古风、律诗还是绝句,都能驾驭自如。在语言运用上,他注重炼字炼句,“雄巍”而不“雄伟”,“饱饫”而不“饱餐”,一字之差,尽显功底。同时,他善于运用想象、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如“揽将皓月作明灯”“古松独立岱岗前,探首望人不计年”,使诗词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双烛奇峰拔地起,崔嵬突屹与云齐”的雄浑豪放,也有“午启芸窗迎丽日,朝披鹤氅踏青山”的清新细腻。这种多元的风格,反映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与复杂的情感世界。无论是描绘山水、感慨人生,还是针砭时弊、抒发壮志,他都能以精准的语言与独特的视角,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结语:让诗心照亮人生
读朱复戡先生的泰山诗词,如同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他的笔下,泰山是自然的丰碑,也是精神的圣殿;诗词是艺术的载体,更是人生的映照。他用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什么是对艺术的执着、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国的担当。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或许更需要这样的诗词来滋养心灵,让我们在喧嚣中找到一份宁静,在困境中坚守一份信念,在平凡中发现一份伟大。愿我们都能从朱老的诗词中汲取力量,以诗心观照世界,用情怀丈量人生,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赋吕大明<诗心映照泰山魂》
五岳蟠胸笔有神,龙吟虎啸振埃尘。
铁肩担尽千秋月,赤手推开万劫春。
松骨岂因风折节?海怀犹共日争新。
心光直透青冥上,长与星辰作比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