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名篇鉴赏(一一二)
——晏几道《长相思》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此首就题调咏叹,兼双方而言,写普遍心理,无需明确性别视角。为了解读方便,我们以词人视角切入。一起“长相思。长相思”,就是两个叠句。第一句和题目相同,第二句和第一句相同,连上题目就是三叠句。长相思啊长相思,这一片相思,缠绵悱恻,如何排解,如何安置?一叠声的反复咏叹,见出困于相思、无可解脱之意。三句“若问相思甚了期”设问,这磨人的相思,无尽的相思,什么时候才是了期呢?四句回答说“除非相见时”,亦即“恨到归时方始休”之意。
后起“长相思。长相思”,又是两个叠句,再次反复咏叹。长相思啊长相思,这一片相思,眉间心上,到处都是。一叠声的反复咏叹,见出相思恼人、不胜其苦之意。于是有了第三句“欲把相思说似谁”,想要打开心扉,向人诉说。但是“浅情人不知”,有谁可以做倾诉的对象呢?也就是说,谁人能够听懂自己的倾诉呢?大概在抒情主人公的认知里,似我深情之人,世上有几?满眼浅情之人,皆非知音。于是,向人诉说的愿望,终亦无法落实。
盖因自己的深情,小晏词中多次写到“浅情人”。《留春令》有句:“懊恼寒花暂时香,与浅情人相似。”《满庭芳》有句:“别来久,浅情未有,锦字系征鸿。”他的《菩萨蛮》说:“相逢欲话相思苦,浅情肯信相思否?还恐漫相思,浅情人不知。”措语、用意与此首十分相近。这里的“浅情人”,可以解为泛指。即抒情主人公被相思折磨得极为熬煎时,想找那么一个人,倾诉一番,以为缓解。这个人只存在于意念之中,并非实指某一个具体的人。但也可以解为确指,下片已是别后重见,按照上片预期,抒情主人公的无尽相思终得了结,这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啊!但是且慢,朝暮相思、渴盼相见的主人公,发现对方竟然理解不了自己的相思痴情。似此相思难诉,了而未了,又平添了失落、幻灭和悲凉。若作确指理解,显然比泛指深刻得多,相思无药可医,人间并不值得,残酷的现实大概率会修正你的情感态度。但对小晏这样“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的“痴人”来说(黄庭坚《小山集序》),则仍会一如既往,相思不改,痴心依旧。这无疑是感人的,然而也是可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