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肖峰:艺术大家的人生
李伟华
在读小学的时候,记得有一篇写白求恩给八路军动手术的文章给我留下了永恒的记忆。后来浙版七年级初中语文教材我还上过一篇文章《战火纷飞的白求恩》。无论是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国际主义精神,还是文章中的白求恩动手术的插图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认识原中国美术学院肖峰院长是2007年1月13日下午,“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浙江人才开发协会”迎春联谊会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艺术楼举行。肖峰院长作为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会长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这一年,他也已经75岁。应该是这次会上,肖峰院长送我《艺品画报》大画册,这本画册介绍了肖峰院长和夫人宋韧教授的油画作品,还有许江、邵大箴、殷翔云的评论和王平的访谈。我对肖院长有了深入的了解。

从这本大画册上,我见到了油画《白求恩》。我感到了特别亲切,也随之拉近了与肖峰院长的心灵距离。这是1974年肖峰院长与他的夫人宋韧教授联袂创作的。堪称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绘画的经典之作。这幅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在晋察冀边区救治伤员的真实事迹为蓝本,通过极具张力的画面语言,将战地手术的惊心动魄与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凝练于方寸之间。画面中,白求恩俯身手术,其紧锁的眉头与专注的神情,与身后硝烟弥漫的战场、持枪警戒的战士形成强烈对比,既凸显了医者“不避枪林弹雨”的勇气,更暗喻着生命至上的信念。这幅作品以光影交织的戏剧性构图和细腻入微的笔触,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形象,通过跨越时代的艺术感染力,让几代中国人在童年记忆中铭刻下对国际主义精神的永恒敬意。
2007 年至 2012 年,肖峰院长担任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会长期间。我又多次在杭州西湖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上,静静的聆听肖会长的发言,希望自己从前辈身上学到更多的文化艺术以及做人的精髓。还一起参加一些美术展览的开幕式,感受到肖峰院长的风采。他举手投足间尽显长者风范,目光深邃而明亮,透着智慧与坚定,仿佛能洞察艺术与时代的变迁。鼻梁高挺,嘴角常带温和的笑意,给人一种亲切又不失威严的感觉。他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更添几分儒雅气质。 在这期间,他积极投身于西湖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事业中。2008 年汶川地震后,他心系灾区,不仅慷慨捐赠书画作品,还以西湖文化研究会为平台,与会友们组织了一系列文化赈灾活动,用文化的力量鼓舞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信心。在西湖文化研究会的工作中,他始终以“美”和“爱”为主题,将艺术与社会的责任紧密相连,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的社会担当。

肖峰题:李伟华画展、李伟华书法展
我一直想作个人作品展。之前,中国硬笔书协庞中华主席和原西泠印社孙晓泉常务副社长已经为我题字。2009 年2月25日,会长办公会议后,请肖峰院长为我题词,肖院长慨然应允。回家后,为我题写了“李伟华画展”,邮寄与我。4月1日,我约好去在满觉陇肖院长家中拜访,家中已有客人等待他一起去参加吴作人画展有关事项。百忙中肖院长还是用了四尺整张宣纸,题了“李伟华书法作品展”。肖院长说,这个题字必须满意才行。那刚劲浑厚的字迹,不仅是对展览的祝福,更是对我的勉励与期许。这也促使我后来到中国美院高研班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直到2012年,我如愿的在杭州图书馆举办了“钱江墨韵李伟华师生书画作品展”。
我眼中的肖峰院长,是革命文艺的坚定先驱。1932 年,他诞生于江苏江都这片充满热血与豪情的土地。小学时,他就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1944年,他的父亲被日伪军杀害,从此他投身革命,加入了抗战文艺团体“新安旅行团”。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年代,他跟随队伍,穿梭于大江南北,用稚嫩却坚定的歌声和画笔,为抗战呐喊助威,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的斗志。他永远记得在“新旅”期间一次反扫荡活动的经历,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行军,双脚严重冻坏。幸亏一位老大爷在自己的怀中捂了6小时,让冻脚暖和起来,才免去被锯掉的危险。那一段革命岁月,如同炽热的火焰,熔铸了他的灵魂,成为他艺术创作中永不干涸的源泉。
后来,他考入杭州国立艺专(现中国美术学院),在艺术的殿堂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1954 年,他远赴苏联列宾美术学院6年深造油画,在那里,他沉浸于西方绘画的博大精深之中,如同一块干涸的海绵,尽情吸收着艺术的甘霖,为日后的艺术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石。同时也融入中国艺术的元素,赋予油画语言以中国特色。创作了《伊万大叔》、《双人像》等作品。他说;“中国画中淡雅单纯的色调,水墨淋漓的笔触,传神写意的手法,都可以给油画创作以启发。”
拂晓 归国后的肖峰,将全部的热情与才华倾注于艺术创作与教育事业。他的画笔,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法师,描绘着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人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祖国河山的壮丽秀美。与夫人宋韧合作的《战斗在罗霄山上》、《拂晓》等作品,宛如一部部生动的史诗,将革命战争的壮烈场景和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色彩灵动跳跃,情感真挚深沉,既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让人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我特别喜欢肖峰院长的油画《耀邦同志》。这幅画于1999年。他说:“尤其像我这样在‘文革’遭受迫害九死一生的人,更感于耀邦同志为千百万干部平反冤假错案而抱定‘我们不下油锅,谁下油锅’的大无畏精神,以及他批判‘两个凡是’的决心。”“画的背景是大片天空,虽然大地已经破晓,但乌云还未完全驱散,在这风起云涌的时刻,耀邦同志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畏的向前迈进。”(肖峰:《我画耀邦同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创作前,肖院长还专程到江西共青城瞻仰了耀邦同志的墓地。还专门拜访了他的夫人李昭,参观了他的书房和卧室。
在教育领域,肖峰同样是一位卓越的引领者。担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 13 年里,他以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前瞻性的教育理念,推动了学院的发展和改革。他提出将“浙江美术学院”更名为“中国美术学院”,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也使其在国内外艺术界的地位更加稳固。他致力于打造世纪之交的艺术教育新格局,强调艺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美术人才。他常说:“艺术创作不能脱离时代和人民,只有深入生活、感受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们纷纷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用画笔记录时代的变化,用艺术传递人民的心声。他的教育思想,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培养了一大批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丽江早春
肖峰艺术馆
2024年,肖峰院长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2025 年,杭州市政府建立的肖峰艺术馆,永久收藏了他与夫人宋韧的 500 余件作品。93岁的肖峰院长参加了开幕式。这座艺术馆,宛如一座艺术的殿堂,静静矗立在西湖之畔,与湖光山色相映成趣。艺术馆以“桥”为意象,象征着肖峰与宋韧的艺术人生连接着过去与未来,连接着艺术与社会。走进艺术馆,仿佛走进了一个艺术的梦幻世界,一幅幅精美的画作,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星辰,散发着迷人的光芒。在这里,人们可以欣赏到肖峰的经典作品,感受他的艺术魅力,也可以了解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发展历程。
朱总司令
肖峰院长以他的艺术创作,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展现了人民的精神风貌;以他的教育理念,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艺术家,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他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艺术作品为社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025年4月24日
李伟华,号五一居士,就学于丽水学院、浙师大及中国美院。1985年起从教从艺。事迹载入《师脉传承一一民进浙师口述史》。
作品远播海外,被誉为“比中友好文化交流使者”,并被哈萨克斯坦、蒙古国驻华大使馆等收藏。作品及介绍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展播。
《人民日报》《中国统一战线》《中华儿女·书画名家》等多家媒体报道。央视频《笔墨写人生》等专题访谈。
现为杭州伟致书画院院长,CCTV书画签约艺术家,中国书画院院士,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