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志愿者振业的逐光之路
(梁卫国 晏惠玲 刘映霞图文报道)
四月的羊城,木棉花开得正盛。4月23日傍晚,在广州市越秀区珠光街仰忠阁的小巷里,一抹夕阳透过细叶榕树的枝叶,在青石板路上织出碎金般的图案。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理事冯琼才、梁剑行,协会“展翅助残”项目负责人刘映霞和协会宣传部长梁老师等四人,手提装满牛奶、面、饮品等慰问品,轻轻叩响了振业家的门。当那扇结实的木门缓缓打开,一张带着温和笑意的脸庞映入眼帘——1.78的挺拔身形,干净的短裇衫,还有那难掩明亮的眼神,很难让人将眼前这个阳光青年与“病魔缠身三十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一、生命的裂缝里,长出向阳的花
“快进来坐,阿姨刚冲了普洱茶!”振业的妈妈热情地迎上来,鬓角的白发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客厅的茶几上,早已摆好洗净的水果和温热的茶水,热情地招呼来人。
“振业两岁那年,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时医生说肺部长了瘤……”妈妈的声音突然哽咽。1986年出生的振业,人生伊始便被命运按下了困难模式:全身麻醉手术中的三次窒息,术后留下的斜视与癫痫病,让这个襁褓中的孩子过早地与病痛为伴。为了给他治病,父母耗尽积蓄,跑遍各大医院,妈妈更是五年未曾工作,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
“那时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各种病历和药瓶。”振业笑着接过话茬,语气里没有一丝抱怨,“但爸妈总说,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如今乐观的振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父母背着往返医院的病弱孩童——1.78米的身高,匀称的体型,若不是细心观察,很难看出他曾与死神擦肩而过三次。
这个被命运吻过痛痕的青年,正用超乎常人的乐观,将生命的裂缝酿成盛放的花。
二、穿过偏见的迷雾,拥抱人间烟火
“刚开始上班时,同事们看我的眼神都不一样。”振业低头搅了搅茶杯,声音轻却坚定,“有人说我‘身体不好还来上班’,有人在背后议论我的‘怪病’。”在麦当劳工作的日子里,异样的目光曾像无形的枷锁,让他无数次想过退缩。但每当深夜服药后难以入眠,他总会想起刘映霞带着志愿者第一次来家里探访时说的话:“你看窗外的路灯,哪怕只亮一盏,也能照亮一条路。
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志愿者们,成了振业破局的钥匙。他们来振业探访的谈心时侯,不是居高临下的同情,而是像朋友一样分享生活:聊热播的电视剧,聊新麦当劳的食品,甚至聊如何跟同事更好地相处。“有次我抱怨被顾客误解,梁老师跟我说‘别人的嘴是别人的,你的心是自己的’。”振业眼神亮起来。“从那以后,我开始试着主动跟同事打招呼,帮他们搬货、整理餐盘,慢慢地,大家发现我跟普通人没什么不同。”
如今的振业一直坚持工作十多年,已是麦当劳里公认的“暖心大哥”:他会记住常客的点餐习惯,会在暴雨天把伞让给没带雨具的顾客,甚至能熟练地用手语与听障顾客交流。“有个小朋友总爱找我画笑脸薯条盒。”他掏出手机,相册里存着几十张孩子们的涂鸦,“你看,这是上周一个小女孩画的,她说我的笑容像太阳。”
三、从受助者到助人为乐,公益路上的双向奔赴
“这是我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参加活动时拍的照片。”振业点开手机里的相册,画面中,他正抱着一箱矿泉水,额角挂着汗珠,却笑得格外灿烂。2023年,当他在i志愿平台看到赵广军志愿服务队的招募信息时,几乎没有犹豫就报了名。“以前总觉得志愿者是‘帮助别人的人’,直到自己穿上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红马甲,才知道原来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在社区核酸检测现场,他一站就是12个小时,协助扫码、维持秩序。在协会的北京路义卖摊位前,他下班后直奔现场,捧着装满手工艺品的箱子穿梭在人群中,嗓子喊哑了也不肯坐下;最让人动容的是他的捐款——月工资仅2000元的他,坚持每月捐出500元,还特意叮嘱:“分两次捐,这样我能多领一张证书,算是给我自己的‘勋章’。”
“振业捐稿费那次,我们都被感动坏了。”刘映霞接过话头,眼里泛着泪光,“他看到梁老师写的新闻稿,说‘文字能让更多人看到公益的力量’,居然自己掏钱给作者发‘稿费’。”话音未落,振业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就觉得老师们很辛苦,想做点什么表达感谢。”
夜色渐深,客厅的灯却格外明亮。临行时梁剑行理事握着振业的手说:“我更想谢谢你——你让我们看到,公益不是单向的施舍,而是爱的循环。”大家仿佛照见了他从受助者到助人为的蜕变之路。
四、微光成炬:一个人的善良,一群人的传承
离开振业家时,月亮已经爬上了树梢。仰忠阁巷口的门闸前,一位坐着轮椅的老人正费力地调整轮椅方向,振业见状立刻小跑过去帮忙打开门闸。看着他俯身推轮椅的背影,理事冯琼才感慨地说:“你看,他现在已经成了别人的光。”
这束光,正照亮越来越多的人:振业的妈妈如今也成了社区志愿者。协会里的年轻志愿者们听了振业的故事,都被他的经历打动,加入了赵广军生命热线协会的展翅助残志愿服务队。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振业曾不止一次这样说。如今看来,这“后福”或许不是命运的特殊眷顾,而是他用善良与坚韧为自己赢得的馈赠——当他学会与苦难和解,当他将别人给予的温暖转化为照亮他人的光芒,生命便有了超越苦难的意义。
四月的夜风带着木棉花的清香,拂过振业家的窗口。这个曾被病痛禁锢的灵魂,如今正带着爱与希望,在公益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勇敢,不是从不害怕,而是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真正的公益,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而是心与心的温暖相牵。愿我们都能以振业为镜,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既做被光照亮的人,也做传递光芒的人——因为总有一天会明白,当我们伸出双手拥抱世界时,自己早已成为别人眼中的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