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无常的哲思 古典悼亡的庄重
——评张德才《堂姨姐八十八岁登仙》
安徽东至三中 金成道

这首悼亡诗以精炼的语言传递出深挚的哀思,时空错位的张力强化了生死无常的哲思。巧妙融合折字雅称与道家飞升意象,既点明逝者寿数,又以超脱的仙化表达冲淡死亡阴影,生动传递出中国民间生死观的豁达智慧。恰如其分地保留了古典家祭文学的庄重感与仪式性,在当代语境中维系了悼亡诗最本真的情感温度。

堂姨姐八十八岁登仙
安徽东至葛公 张德才
噩耗传来四月天,姻姨米寿昨登仙。
亲朋晚辈心哀恸,子婿悲伤泪涕涟。

首句"四月天"以春光明媚的自然时序反衬噩耗之突兀,形成生命轮回的暗喻。次句"米寿"(折字雅称)与"登仙"的婉辞相映,既点明逝者寿数,又以道家飞升意象冲淡死亡阴影,体现民间生死观的圆融。

后联通过"亲朋-子婿"的群体聚焦,建构出同心圆式的哀恸图景。但"心哀恸"与"泪涕涟"在语义上略显重复,若能在情感维度上形成递进,从群体哀思转向个体追忆,或可增强感染力。

总之,此诗以"四月春光"反衬生死无常的哲思,借"米寿登仙"的婉辞彰显东方生死观的豁达,通过"亲朋-子婿"的同心哀恸维系古典悼亡的庄重,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在传统与现代间架起哀思的桥梁。

备注: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