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见南宋三百两亚腰形银锭
原创 王德埙
高9.7公分,长27.3公分,腰宽11.6公分;重10.6公斤。

龙里收藏家张先生世传欣闻三百两南宋银锭之王面世,我高兴地乘车前往龙里考察。这是中国货币史上的奇迹,须知中国钱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不过就是一枚30两重的小元宝。官府银锭铭文记录复杂而规范。银锭铭文分鋳铭和刀刻铭文两类。前者简称“鋳”,后者简称“刻”。四边铭文布局如下;最上方,苏州(鋳);最下方,官钱局(鋳)右边,至元宝庆玖年(鋳);左边,至元宝庆玖年(鋳);用鋳铭来确定四维,显得庄重严肃。从右往左介绍于下:至元宝庆玖年(鋳)库银(鋳) 至元宝庆玖年造(刻)苏州银作局呈解盐税折价银叁百两重(刻)捐输(鋳)提调官赵志贤,银匠毕昌盛(刻)至元宝庆玖年(鋳)

考证一、“至元”不是年号,其在中国货币学上,有至尊、颁行绍始之专业意义。例如。上海博物馆藏明王朝纸币“至元宝钞”:

宝庆玖年就是公元1233年,宋理宗赵昀绍定六年。2、本器“苏州银作局”,证明南宋“苏州”城名存在。过去叫姑苏。南宋时为平江府(今江苏苏州),都城杭州,故有“天上天堂,地下苏杭”雅称。范石湖诗中着意描写城市市场喧嚣的面貌不绝于书,“长风时送市声来”,“不夜城中陆地莲”,诗中直白城市灯火至深夜不息,晚市与早市相连,节日更甚。石湖晚年一作《卖痴呆词》“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馀;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旧时卖痴呆之风,又称苏州呆。因此,南宋民间也称“苏州”。3、刻有“银作局”字样的银锭是南宋国家官钱局所属宫廷内府银作局铸造的皇室用银,存世很少。4、提调官官名。明清户科之副长官。佐都给事中掌科事。明洪武二十四年设,左、右各一人,秩从八品。永乐中 — 改为从七品。南宋有提调官提调官赵志贤,为本器提供的新知识。5、匠班银,是从宋代沿袭下来的工匠代役银。统治者将工匠编为匠户,强迫他们无偿为政府军队皇亲国戚服务。明朝在建国初期,就把有专业技艺的工匠编为匠户,规定入匠籍的匠户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行。所谓匠户是在工部和内府各监局控制下的民间手工业匠人,分为轮班工匠和住坐工匠两类。那些匠户要根据在所属部局的需要,分时间地点地为官府提供无偿服务,即服工匠役,为徭役的一种。刻上“银匠毕昌盛”,乃沿袭“物勒工名”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唐律疏议》中明文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功有不当,必行其罪”。"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早期阶段手工业生产管理模式的具体反映,对提高手工业产品质量有重要意义。6、盐税兑折南宋即有盐税兑折制度,闻所未闻。下面为明朝资料,可供参考。明朝万历年间,每年财政收入209万两白银,其中盐税超过100万两,明朝末期,盐税最高时达到250万两白银(整个财政收入约366万两白银)明朝的盐税为什么流失这么多?本该得到的1328万两白银的盐税,只能收上来十分之一,而零售价一斤盐三钱白银,6亿斤就是一亿八千万两白银,除了给盐户微不足道的补偿(一引盐换一石粮,不到5钱白银),朝廷应该抽税1328万两,其余一亿六千万两白银的盐税流失,估计有盐商得到,有各级官员、军队腐败而雁过拔毛。盐课收入历来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大明王朝也不例外。据《春明梦余录》卷三十五记载:“国家财赋,所称盐法居半者,盖岁计所入止四百万,半属民赋,其半则取给于盐类。”这里说得是明代的盐课占财政收入的一半。万历年间户部尚书李汝华在其《户部题行盐法十议疏》中例举了各大盐场的岁入盐课的数量:“两淮岁解六十八万两有奇,长芦十八万,山东八万,两浙十五万,福建二万,广东二万,云南三万八千两有奇。除河南(东)十二万及川陕盐课,虽不解太仓,并其银数,实共该盐课银二百四十万两。”如果按《春明梦余录》记载的年收入400万两计算,240万就是其60%。换句话说,全年的盐课收入占全部收入的60%。然而,议单仅仅是对盐课银部分的计算,如果加上实物盐课等应该远远不止这些,由此可见,盐课收入在国家财政的地位极为重要,国家对其生产运输销售等制定了专门的措施和政策,即所谓“专卖”制度。7、“捐输”犹捐纳。南宋即有“捐输”买官之制,前所未闻。过去解释的依据是:清.魏源《圣武记》卷十一:“国朝捐输助餉,始於康熙初三藩之变。”《清史稿·选举志七》:“ 光绪二十一年,新海防例展限,议增武职捐,於拣发外别立一班,俾捐输踊跃。”南宋三百两亚腰形银锭告诉我们,捐输之制,南宋朝即有之。其实,汉朝卖官就是最早的捐输。朱武镐认为:明朝捐输的主要目的是经济临时的财政困难。明朝捐输主要包括战事粮草运输、灾荒备灾赈济、大工程资料征收等。比如成化二年二月,鉴于陕西榆林等地粮草供应不济,户部主事徐源上书朝廷,请求开捐输则例:户部主事徐源督饷陕西,以榆林、神木各处粮草俱少,条列措置事宜奏闻。户部因而议定:凡陕西各处三年、六年考满官纳草五百束者,本布政司给由,免其赴京。两考吏纳米一百石者,送部拨送京考;三百石者,冠带办事;一百五十石者,本布政司拨补,三考满日,赴部免考,即冠带。其军民有纳米一百石者,给与正九品散官;一百二十石者正八品;一百四十石者正七品。文职官坐罪除名者,纳米一百石,冠带闲住。依亲监生坐监三年以上者纳米一百五十石,未及三年者纳米二百五十石,俱免坐监,送部待选。民家子弟愿充承差、知印者纳米二百石。已,上纳米之例,如欲纳草者一十五束,准米一石。上允其议。官钱局。金融机构名。即“官钱铺”, 亦称 “官银号”。南宋6、政府官立的金融机构。又名“官钱铺”。7、比较唐代宗三百两银元宝(王德埙文)高16公分,腰宽13.5公分,翘间距15.5公分:重10.8公斤。本器标三百两重同样为10.8公斤。可以知道唐宋重量单位相同。总之,三百两南宋银锭之王面世,给我们提供了如此周全的铭文,相当于一篇失传的南宋金融文献,让人们真切地了解当时的银锭生产技术和银锭艺术。参考资料南宋朝廷在两淮地区推行“对带法”,这是向盐商额外索取的一种手段。“对带法”官府用搭配的方式支盐钞,以十分为率,四分支现钞,四分支旧钞,二分留支预发新钞。作者简介王德埙:1950-汉族,贵州民族大学研究员(已退休),西南师范大学毕业,双专业,贵州省社会科学一等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获得者,贵州文史研究馆特聘专家、中国名山名寺名观文化研究委员会高级顾问、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贵州省收藏家协会会员、厦门上古文明研究室委员,《上古文明丛书》编委、贵州省易学与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专家,贵州省桐梓县夜郎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僚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