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4月20日在武汉人民剧院“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暨毛主席接见15军赴京调演战士演出队60周年文艺演出"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何方团长接受主持人采访,讲述的父亲与伯父的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故事令人潸然泪下。1950 年,两位重庆青年怀揣报国之志奔赴战场,成为卫生员。在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夜袭救援时,父亲于血泊中奋力施救,却惊觉重伤员竟是至亲二伯父,战地重逢的瞬间,交织着命运的无常与亲情的坚韧。战后,兄弟俩留下的珍贵合影,与朝鲜小朋友相处的温馨画面,见证着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如今,泛黄照片与志愿军遗物无声诉说着往昔,那是他们以青春热血铸就的山河丰碑,激励我们铭记忠魂,勇担和平使命。
(何方在演出现场接受主持人孙邦春采访,讲述父亲和二伯父的抗美援朝战场上的生死经历)

1950年全国掀起“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潮,两个重庆小伙子积极响应号召,一同报名参军,当时他们年仅17岁和19岁,兄弟俩会识文写字,被分配到两个不同的部队当卫生员,他们就是我的父亲和我的二伯父。他们跟随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不同的战场。

(1952年二伯父康复后,与我父亲战地合影)
我父亲所在部队15军是一支英雄的部队,上甘岭战役就是一场让美军写进西点军校教科书的以弱制强的著名战役。这场战役异常惨烈,志愿军驻守的高低2.7公里的区域,被美军投放炮弹一天多达30多万发,飞机3000多架次投放炸弹5000多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多达59次,志愿军击退联合国军900多次冲锋。

(1953年兄弟俩在朝鲜战场合影)
在一次美军夜袭后,我父亲接到命令,到前线抢救伤员,他背起药箱在枪林弹雨中赶往夜袭地。战场上充满了浓重的焦糊味和血腥味,由于天黑他只能匍匐前进,他的身上沾满鲜血和焦土,摸到有人模样的,就一个个拍打,低声呼喊,但是都没有回应,他不知道找了多久,总算有个人“嗯”了一声,我父亲喜出望外,由于伤员多处受伤,失血过多,他简单包扎后,迅速背起伤员跑回医护站,等医护人员给伤员擦干净沾满鲜血的脸时,令我父亲没想到的是这位伤员竟然是我二伯父,这是他们兄弟俩当兵后的两年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重逢。由于战地医疗条件有限,二伯父身体的弹片未能全部取出,直至2014去世,腿部仍有一块弹片。


(父亲与朝鲜小朋友)
今天,我们身处和平盛世,难忘父辈浴血忠魂。他们曾为家国披荆斩棘,用生命换山河无恙。我们当以赤诚之心守护安宁,以团结铸长城,将热血化作守护万家灯火的力量,不负热血,不负河山!
接受采访过后,何方现场激情演唱经典歌曲《英雄赞歌》,与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和全场互动,赢得满场喝彩。

(1954年兄弟俩在湖北广水)

(何氏兄弟四人分别是解放军和人民警察)


(北朝鲜货币 志愿军一天的饭票 志愿军一餐的饭票)

(志愿军使用的布袋)

讲述和歌唱:何方,主任编辑、全国普通话大赛湖北赛区第一名、湖北省十佳节目主持人、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考官、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老年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团长,武传电影与电视学院特聘表演专业台词教授。
本期责任编辑:陈立华

题字:武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瞿忠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