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 王 阁 赋
池国芳
赣水汤汤,洪都巍巍。滕王阁者,起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乃滕王李元婴镇守洪州,怀故土而筑华章。其址踞南昌东湖之畔,赣江与抚河交汇处,襟三江而控五湖,揽楚越以望中原,自古为“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之枢机。千载以降,虽屡毁屡建凡二十九次,然其形愈伟,其魂愈彰。今之所见,乃1985年仿宋制重建,高台垒砌十二米,主阁擎天五十七丈,明三暗七,飞檐若鹏翼,丹柱映碧空,鸱吻凌风,琉璃耀日,尽显唐宋建筑“雄浑与精微并存”之妙。
登阁远眺,目极千里。楼分七层,层层皆蕴文脉:首层壁画绘《时来风送滕王阁》,述王勃挥毫之奇遇;二层《人杰图》列豫章英才,徐孺、陶潜辈熠熠生辉;三层巨联“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墨香犹存,字字皆叩心扉。更有《滕王阁序》真迹摹刻,其文纵横捭阖,叹身世之飘零,抒青云之志节。一阁之内,雕梁画栋皆史册,楹联碑刻俱诗篇,可谓“楼以文传,文以楼永”。
四野风华。滕王阁非独矗江畔,更与赣鄱胜景交辉:北望匡庐,云瀑飞悬,李太白“银河落九天”之叹犹在耳畔,白鹿洞书院藏理学精微,与滕阁文脉遥相呼应。
婺源篁岭:春来油菜覆金,秋至晒秋叠彩,徽派古村依山错落,恰似滕阁“桂殿兰宫”之遗韵。
望仙谷:悬壁仙居,夜灯如星,仿若王勃笔下“鹤汀凫渚”之幻境,今人于此寻侠骨,古人于彼寄诗情。
三清山:奇峰若道骨,云海涌玄机,与滕阁共承道教文化之灵秀,一者凌虚,一者接尘,共塑赣地“天人合一”之境。
景德镇:瓷都窑火千年不熄,青花釉里藏乾坤,恰如滕阁琉璃之华彩,皆为华夏匠魂之凝结。
鄱阳湖:浩渺烟波,鹤鸣鱼跃,秋水长天之际,与滕阁共绘“渔舟唱晚”之卷,一为生态明珠,一为人文丰碑。
文脉绵延与未来之冀。滕王阁者,非独一楼也!其位赣水之滨,如丝路明珠,串庐山之哲思、篁岭之烟火、望仙之奇幻、三清之玄奥、景德之匠心、鄱湖之生灵,共织赣鄱文化经纬。昔者,王勃一序贯通南北;今者,“十桥同架”规划初成,天堑化通途,古阁与新桥并立,历史与未来交响。
登斯阁也,抚栏而歌:昔人已随江流去,长天依旧卷云舒。然楼不朽者,非砖瓦之固,乃文心之恒。赣水奔流,千载如一,愿此阁永峙,承先贤之志,启后世之思,使来者登临,皆可沐唐风宋雨,见天地人心。
余观滕阁,非楼也,乃中华文明之一脉精魂。其与四野之景,如星月相映,共耀赣鄱。未来之南昌,当以阁为核,以桥为络,以生态为基,以文化为魂,使游者至此,既见历史之厚重,亦感时代之勃发。嗟乎!一阁千秋事,万里赣江潮,此中真意,岂言辞可尽?惟愿长揖江风,再续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