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品古韵】4395 赖有芒樽在,花前日醉游 作者║阿春(辽宁)主播║倾倾

【诗与大地 春品古韵】
赖有芒樽在,花前日醉游
—— 鉴赏真山民的诗《春感》
作者║阿春(辽宁)
主播║倾倾

今天,我们分享宋代诗人真山民的一首诗《春感》,这首诗语言简朴流畅,颇具赏读价值。
春感
宋. 真山民
春光元自好,我却为春愁。
但见柳青眼,不知人白头。
一身浮似寄,百岁去如流。
赖有芒樽在,花前日醉游。

真山民,我国宋代诗人,自称山民。
这首诗没有具体的写作背景,通过诗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写于诗人为客他乡之时。目睹大好春景,诗人不由产生种种感想,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春光元自好,我却为春愁”,诗的首联从虚象下笔,在切住题目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这春光自然是非常美好的,但是我却偏偏为春而愁。
“元自好” 三个字,概括强调了春光本来的样子,体现春天在诗人心目中重要的位置,流露出对春光的肯定与赞美之情。
随“好” 字而来的,是一个“愁”字,将情感的基调降了下来,将一种忧伤之味带给了读者。
这一好一愁的原因,诗人没有说明,而将答案放在了下文中。
“但见柳青眼,不知人白头”,只见杨柳的眉眼已经悄然变青,而我的头发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白色。
“柳青眼” 紧承首联中的“元自好”,是对春光美好的印证;“人白头” 紧承首联中的“为春愁”,这便是诗人愁绪的原因。
颔联的前一句,将物象拟人化,让柳的形象显得更加逼真,还令春光的画面更加妩媚清新,富有活力。
颔联的后一句,将情感进一步具体化、浓郁化,让诗中的景语因情感的融入而提升了韵味。
“一身浮似寄,百岁去如流”,颈联宕开一笔,对诗人自身境况予以描写: 我孤身漂泊辗转,一生的百岁时光,犹如匆匆流水一样溜走了。
诗人之所以在目睹春光时愁绪满怀,除光阴流逝外,还因为自身常年漂泊不定的羁旅生活。
可以看出,春光与诗人的形象及心情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系,春光的盎然美好,让诗人更显得孤独和沧桑。这种以美景反衬悲凉之情的写作手法,是格律诗写作中的一个常用又典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诗的情感张力。
“赖有芒樽在,花前日醉游”,尾联徒然转变思路,让本来低沉忧郁的情感色彩,得以形式上的扭转: 好在有杯酒相伴,能够让我在花前醉游。
从尾联的画面中,我们可以感知诗人在杯酒春花的陪伴下,所产生的难得的快乐心情,使诗增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魅力。
尽管尾联有意地表达一种欢愉之情,但在这种情感背后所隐藏的,依旧是抹不开的浓郁愁怀,是诗人愁极之后的一种无奈和迷茫。尾联真正的情感色彩,始终都是与诗大主情感凝聚于一轴的。
2025.4.24

【作者简介】
董莹,网名阿春,大学本科毕业。68年毕业于辽宁省实验中学,下乡。回城后进工厂,做团书记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至退休。
热爱生活,爱好文学,喜欢写作。

【主播简介】
倾倾,辽西蒙古贞人,多才多艺,喜欢戏曲,酷爱朗诵艺术。愿意用声音走进诗文的内核,与心交流,触摸人间冷暖。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
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 塞北散文】
【诗与大地 新荷流韵】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