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也是课堂
桐城吴汝纶公学704班 刘 彬
指导教师 魏兴付
在这最美的人间四月天里,我们学校初中部组织了一场研学活动(两天一夜),我也有幸参与其中。
四月二十一日,共十二辆客车浩浩荡荡有序来到了学校,可天公不作美,竟下起了雨,让这场研学之旅充满了梦幻。约早上7:40始,我们陆续上车,车上有班主任、配班老 师、旅行社聘请的教官和导游,共四人参与班级研学全方位管理。另外,我们头顶还戴上统一红白相间的标识小布帽。
我们参观了很多景点——怀宁小市镇的孔雀东南飞、天柱山地质博物馆、潜山市博物馆、薛家冈遗址……它们各具特色,但让我印象最深,心灵受到震撼的还是天柱山野寨中学和太湖文博园。
位于天柱山山麓的“野寨中学”,这是一所十分特殊的学校,学校成立于1943年,其初衷是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校名“野寨”源于抗战时期的野战营寨,校园内建有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埋有985位抗日将士遗骸。我们在这里听导游解说先烈们的故事,我好像见到了那些烈士们正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保家卫国的情景,如今他们在这里长眠,但他们的精神永不熄灭,传承厚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情怀!
次日清晨,我们整装待发去往太湖“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博园”。一下车,我就被这里浓厚的历史气息所震撼,进入文博园映入眼帘的是“寻根问祖”这四个金色大字,周围记载着历史上的巨大变化。往里走就是百孝园,百善孝为先,有多少游子没有来得急孝顺父母所留下的遗憾,“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右边远处是一座高山,就像撑天的柱子一般竖立在天地之间。左边的山上则与众不同是一幅人头巨型雕像,下方写着“老子天下第一”字样,可见“老子”在中国历史文坛上地位有多高,道家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我们。
接着我们来到了一处广场视野逐渐开阔,广场上盘绕着几条石雕龙像,仿拂跨越时空来到了上古时期。简单的休整后,我们走过拐角间,只见两位伟人石雕像坐落在山脚下,一位是开国领神毛泽东;另一位是被称为国父的孙中山。文博园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不止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些,山上还有很多景点,例如,半山腰的炎黄二帝,他们正俯视着华夏大地,山顶上的万佛塔矗立在天际之间,万佛塔四周挂满了许愿牌,平安牌和姻缘牌,呈出了佛教文化的传承悠久。
本次研学之旅,我收获颇丰,使我意识到最好的课堂,并不只在屋檐下——它在风雨里,或在遗迹中,在我们与文明对话的每一寸光阴里。研学所至景点,这里也是课堂。
【点评】研学不仅是课堂的延伸,更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的体现。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塑造,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小作者善于选材,抓住最为震撼心灵的野寨中学园内抗日将士墓及太湖文博园典型景点,凸显爱国主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意义突出,是一篇出色的游记。
作者简介:刘彬,男,14岁,安徽桐城吴汝纶公学704班学生。该生性格活泼,乐学上进,喜爱阅读与写作,善于文字传达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