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超印象
黎汪洋
周六,去大冶图书馆听黄石知名作家吕永超的“你的经历就是创作素材”讲座,让我大为震撼受益匪浅。这也是我加入大冶黄石作协以后,听的最有分量的一次讲座。
对吕老师,我早有耳闻。最早是在黄石文学微信公众号上看过他几篇文章。他的文字有所印象,是一个学者型作家。但与他面对面接触还是第一次。
昨天在大冶图书馆我有幸与他相遇。吕老师给我第一印象是学者,从他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风采,还真有几分温铁君的影子。
这次在图书馆的讲座,他主要分享如何写散文,如何在写作的时候去调动读者的感官与修辞手法的运用与作者共情。讲座中,吕老师强调,散文写作一定要共情,相同题材文体的写作一定要有新意,要另辟蹊径。
他在演讲中说:自古以来,那些让人赞不绝口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源自作者深厚的人生积淀与细腻的感情触动。他以一系列经典之作为例:从鲁迅的(药)中对现实的尖锐批判。到本地作家石朋庆(老将军的小板凳)中对历史的感情回顾,再到段兵胜的(子在川上)对新时代百姓生活的描绘,深入浅出的解析了优秀作品的构成要素,从中不仅展现了作者扎实的文学功底,更蕴含了触动人心,引人入胜的思想内涵。
在散文写作上,吕老师强调写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
此外吕老师强调了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只有广泛阅读才能够提高文章的深度与语言的美感。吕老师是一个阅读量非常大的学者,对各行各业的书籍都有广泛涉猎,广泛阅读为他日后的写作打下深厚的基础。吕老师是一个全面型作家,散文、诗歌、小说都有涉及。
在对读书的讲述当中,吕老师强调,读书要沉浸其中,要在头脑里还原书籍的情景,从字里行间当中揣摩人物在当时特定环境下的心境。吕老师的讲述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金句频出。
从吕老师的讲述中,我体会到了,要想在写作路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去看书学习,厚积薄发沉淀自己,才能够在文坛有一席之地。
在阐述散文写作的时候,吕老师重点强调细节描写的重要性,写作中要调动感官描写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对于名家名篇需要反复阅读思考。与此同时还要从阅读与生活当中搜集素材打开写作思路。
这次听吕老师讲座我收益匪浅。在了解了吕老师的经历之后,我感到对于一个写作人来说,耐得住寂寞静下心阅读思考对提高写作与学识非常重要。越是在浮躁的世界里里,越是要有定力去深入阅读,沉淀自己。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如此才能够写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写在最后,我要说,吕永超是黄石文坛真正意义上的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