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鹤 楼 赋
池国芳
巍巍黄鹤楼,雄踞楚天。立荆楚之脊,枕蛇山之巅,吞江汉之波,揽九省之衢。其始筑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武昌城同龄,历千八百年烽烟,几度兴废,终以清同治楼为形,于1985年重焕雄姿,傲立江畔。楼高五重,四十九米凌云,攒尖顶若金冠擎天,飞檐翘角似苍龙腾空,琉璃碧瓦映日生辉,雕梁画栋流丹溢彩。登楼四望,江天一线,千帆竞发,尽显“天下江山第一楼”之壮阔。
楼内藏万象,层层蕴精微。一楼大厅,悬历代名家字画,墨香凝千年风云;二楼诗词展区,镌崔颢“白云千载”之绝唱,录李白“眼前有景道不得”之慨叹,诗魂如星,熠熠生辉;三楼观景台,凭栏远眺,长江浩荡东去,浪卷英雄旧事;四楼茶室,煮一壶楚地香茗,听风铃轻吟,品古今交融之韵。楼中一砖一瓦,皆刻历史之痕;一诗一画,俱载文脉之魂。
四望胜景,天地同辉。东眺珞珈山麓,武汉大学黉宫巍峨,樱花如雪;东湖绿道蜿蜒,碧波潋滟,似玉带环城,映楼影成双。西瞰长江大桥横亘如虹,铁轨与江流并驰,昔人“孤帆远影”之苍茫,今化“天堑通途”之豪迈。
南倚蛇山逶迤,首义广场红旗猎猎,辛亥枪声犹在耳畔,历史与现代于此交响。北临汉口江滩灯火如星,晴川阁遥相对望,崔颢诗中“晴川历历汉阳树”之境,宛在眼前。
景楼互映,文明交响。黄鹤楼与周边胜景,共织荆楚文明长卷。东湖柔波,映楼之刚健,喻自然与人文之和鸣;长江大桥贯古今,连楼之沧桑与都市之勃兴,成时代跃迁之见证;首义烽火,燃楼畔之热血,彰楚人“敢为天下先”之精神;晴川汉阳,借崔颢诗笔,续千年文脉之流转。楼为魂,景为魄,共筑“长江文明之琥珀”,凝历史于一瞬,化瞬间为永恒。
未来远景,薪火永传。今黄鹤楼畔,游客如云,打卡新景频现:服装店天台观楼,须赞视频方得登临,虽戏谑亦显楼之魅力不衰。未来,楼将更融科技之光,虚拟现实重现“费祎乘鹤”“吕洞宾飞升”之奇谈,数字诗碑续写千年风雅。然楼之根本,终在文脉传承——愿其永为楚魂之标,长江之眼,引后世登临者,见楼如见史,望江而生思,于白云黄鹤间,悟人生之须臾,惜。文明之不朽。
登楼感怀,天地寄情。余登斯楼,临风把酒,但见江水滔滔,白云悠悠。昔人已杳,空余诗篇荡胸;今我来思,幸有盛世繁华可赋。楼高不阻雁字,江阔更纳千舟。叹曰:
黄鹤虽去楼未老,
长江不尽韵长流。
诗魂铸就千秋骨,
敢教楚天傲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