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月的洪洞,春意正浓,槐花与樱花竞相绽放,美不胜收。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近日迎来了一个特别的日子,著名教育思想家、改革家、实践家孟国泰教授在贾震校长的亲自陪同下,莅临我校,对我校正在实施的“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进行了深度指导。孟教授的到访,宛如一股和煦的春风,又似一股清新的甘泉,为我们的传统课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希望。
“三标课堂”以“设置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为基本范式,辅以“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的学习方式,以及“起立-说话-击掌-坐下”的清晰流程。课堂上,学生们全程积极投入,热情高涨;听课老师们则目不转睛,深受震撼。
一、目标导航:设标达标馈标,标标为赢
本节课的课题为《烛之武退秦师》。课前,我依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在黑板上清晰呈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翻译文本及梳理烛之武说服秦伯的谈判技巧。
课堂伊始,我与学生一同朗诵《自主自立歌》,瞬间点燃了整个课堂的激情。随后,我引导学生齐声朗读目标,学生们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下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望。
鉴于我对“三标课堂”操作不太熟悉,孟教授让我以“旁观者”的角色仔细观摩,他则亲自进行指导。
二、对子教学:人人都是小老师
在“三标课堂”中,对子教学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方式。孟教授积极倡导自主教育,认为“最好的教育是自教自育,最好的教学是自教自学。”他通过“人人都是小老师,个个都是好老师”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孟教授以“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为标准,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他要求组长就“如何引导组员在本节课更好地领会核心素养”这一问题积极表达看法。起初,学生们有些羞涩,无人主动发言。孟教授便以火车、动车和高铁为例,与同学们达成共识:要自下而上地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让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动力源”,而非完全依赖教师这个“车头”。
当学生发言遇到阻碍时,孟教授及时给予激励和唤醒,用“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都不是好汉!”等话语鼓励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
随后,孟教授将学生两人一组,形成学习对子,二到三个对子再组成一个小组。课堂上,学生们围绕素养目标自主学习。当遇到疑问时,孟教授便示意对子伙伴进行互助。他们面对面交流,一人耐心讲解,一人认真倾听,辅以纸笔写写画画,理解更为深刻。
孟教授时常提醒组长发挥引领作用,不仅要确保自己对子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其他对子的学习情况。当发现有对子遇难题无法解决时,组长便组织组内其他对子共同讨论,合力攻克难关。组长宛如小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共同进步。
为了反馈目标、检测学习效果,孟教授引导我抽查重点关注对象,让组长重点帮扶有困难的同学,确保每个人都达成课前出示的目标。在翻译文章大意时,孟教授指导学生先自主阅读、理解大意;当对文言字词含义理解不清时,对子便通过查阅字典、结合上下文等方式帮助理解;若对子仍然不能解决,组长便组织小组同学共同解决。
在梳理文本第三段烛之武的谈判技巧时,学生们遵循“个体不会对子帮,对子不会小组帮,小组不会全班帮,全班不会老师帮”的方式。当有学生懈怠时,孟教授便提醒大家:“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一个勇敢自信的自己,一个懦弱被动的自己。勇敢自信的自己一旦战胜了懦弱被动的自己,你就做了最好的自己。”他的话语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我认知和自我激励的重要性,不断鼓励他们克服弱点、发挥特长。
孟教授的做法让我直接感受到了“听过看过,不算学过;思过想过,才算初学过;做过教过,才算真学过”的学习真理,这彻底颠覆了我对传统教育的认知。
击掌落座,人人通
三、人人通: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孟教授将教学内容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学生稳步推进。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他都会及时检测反馈,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这种“小步子”教学使学生更易跟上节奏,避免因难度过大而产生畏难情绪。我深刻记住了“小步子,快节奏,人人通”是“三标课堂”遵循的三大原则。
整个课堂节奏紧凑明快,学生们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注意力。这是我这样的年轻教师难以做到的,也是我和同事们最大的困惑。孟教授通过巧妙的引导,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他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坚持让我检测那些“不放心的学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做到“人人通”。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孟教授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他也积极为观摩的老师们答疑解惑,希望老师们能够“放权、放胆、放手”,相信我们的小老师。
下课铃声响起,贾震校长在黑板上写下“竭尽全力,想尽办法,用尽资源,创造奇迹”(孟国泰语)四句话。同学们齐声诵读,声音铿锵有力,仿佛每一个字都撞击着大家的心灵,满溢着坚定与力量。
想想我们的课堂如果真的这样去做了,成绩还会差吗?生活当中如果都这样去做,人生还会差吗?新时代,如果我们年轻人都这样去做,民族复兴的中国梦还会远吗?
经过这次“三标”春风的吹拂,我清晰地感受了到原来高中语文课堂可以如此充满活力与创造力。这样的课堂深受学生喜爱,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更为新一轮教育改革提供了珍贵的实践样板。
随着孟国泰教授“三标课堂”实操指导的圆满结束,我深切领略到了课堂的蜕变与教学的飞跃。学生们已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了课堂的主宰,他们怀揣着清晰的目标,主动探索、积极求知,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日复一日的实践中得到了显著提升。课后,学生们自发撰写的学习心得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与深刻,一篇篇佳作不断涌现,见证了他们在“三标课堂”中的快乐与成长。
面对高中扩招后的生源和学校新的三年规划,我才体会到贾震校长的压力之大,也明白了他多次深入课堂的用意。
我深知,作为学校的青年教师,我肩负着推动教育改革、提升学生素养的重任。我将以孟教授的指导为指引,深入学习《大众教育学》《高快学习方略》以及《三标课堂》的核心理念与技术,大胆实践“对子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光发热,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
同时,我也将携手同事们,共同探索适合末流生源学校的逆袭之道,为洪洞三中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添砖加瓦,助力学生成就最美好的自己,共同驶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作者:董璇璇(洪洞三中语文教师)
青力点评
孟国泰先生的“三标课堂”实操指导为传统教育带来了全新变革。其目标导向、对子教学及小步子快节奏的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提升了教学效果。董璇璇老师的纪实文章生动展现了这一过程的魅力,让我们看到了教育创新的无限可能。文章情感真挚,细节丰富,为读者呈现了一堂快乐有趣、生动高效、充满活力的语文课。
责编:唐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