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旗帜——张耀堂》
序
文/马少轻
(原创 灵秀师院风
2025—4—30河南)
四月初,我自穗返里,红梅送来长篇纪实文学《杏坛旗帜——张耀堂》一书,并嘱我为之作序。因恐迟暮笔钝、误人子弟而决意封笔的我,却欣然应命。因为张耀堂局长,不唯是我为数不多、令人敬仰的老领导,还是我二度“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的芳邻,更是在他赋闲后,成为我切磋诗文的良师益友。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之撰序,似乎是我的一份义务,我没有任何理由予以婉拒。
披览文稿,一个更全面、更立体、更丰满的鲜活形象跃然眼前。我想,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德,或孝或悌,或有廉有耻,便可以坦然地在人世间行走;能以忠、信、义、礼,为国为民建立功业,更可以见称于世而志得意满;至于胸藏翰墨、以妙笔著文吟咏,自陶而陶人性情,足可以儒雅风流自慰平生。倘若能集“立德、立功、立言”三者于一身,则堪为功德圆满,人生无憾。张耀堂局长,便是这样德、功、言俱具的“三不朽”人。
该书前十章,作者饱醮着崇敬与诗情,以细腻流畅的笔触,生动地再现了张局长迭宕起伏、惊心动魄的前半生。少年的他,谨遵父诲,潜心学医。然而,本可以如乃父一样,成为地方一代名医时,他却象前贤鲁迅那样弃医学文。目睹国民政府腐败不堪,社会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现状,他明白了:学医固然可疗人之身病,却不能治人之心病和社会之病。于是,他负笈求学他乡,如饥似渴学习。师范毕业后,一方面教书,为党培养大批精英,一方面,以教书为掩护,追随表兄,做起了党的地下工作。他不顾家身性命,为党积极筹款筹粮,护送地下党员过黄河赴延安。一次次的面临危机,一次次的化险为夷,淬炼了他的智慧与胆气,铸成了他儒家的浩然正气和墨家的侠肝义胆。在国民党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天日里,他直面腥风血雨,刀丛剑树,与敌人斗智斗勇。遵照党的“隐蔽精干以待时机”策略,凭着自己的人格魅力,打入敌人内部,先后做了校长、县督学和县党部委员。隐蔽战线十年生涯,他屡屡与敌人委蛇周旋,彰显了一个地下党员成熟的斗争艺术。这应是他人生最精彩的一笔。
本书的后半部,真实地记述了解放后走向领导岗位的他,为党的教育事业披肝沥胆、苦心经营地工作及其离休后依然不改初心、笔耕不辍的晚年生活。作者用笔深隐,笔锋直指其内心深处,把一个“党内人”对党的一片痴情,全赋给了这个忍垢三十五年的“党外人士”,读来令人动容。 张局长是个求真务实、从不做表面文章的领导者,也是一个温文尔雅、礼贤下士的仁慈儒者。为了宜阳教育,他常深入基层,足迹遍布宜阳的山山水水。若问他究竟到过多少学校,千余名教师会齐声告诉你——全部!教育界尽人皆知,凡与他见过面交谈过的教师,多少年再谋面时,他会一眼认出,并能准确说出其姓名籍贯和所在学校。人们盛传他过目不过、有超强的记忆力,他却说:“我哪有那样的记性?只不过在心里装着教师罢了。”
“心里装着教师”,道出了他作为领导者的高尚品格。唯其如此,教师才能视其为知己,教学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才能赢取教育质量的辉煌。上世纪自一九五九年连续三年,是我国粮食欠收的饥荒年代,然而,宜阳教育却大获丰收——考入北大、清华竟达14人之多。这一空前绝后的“黄金时期”,正是他“心里装着教师”的必然结果。
对党,他常怀一颗赤子之心,尤其身处险境和逆境之时。解放前如此,解放后亦如此。十年浩劫,他被批斗游街,遭拳打脚踢,乃至妻子惊吓而死,自己染疾垂危,都没有动摇他对党的信念。他坚信:乌云终会散去,太阳必将朗照。粉碎“四人邦”后,六十四岁的他恢复了职位。他一边慷慨赋诗明志:“老马岂敢伏枥下,雄风不减蹄逐烟”,一边不顾大病初愈、身体羸弱,又投入到实验中学筹建和工农教育的繁忙工作之中,直至1984年,年届古稀方卸去职务。
这位可敬的领导,心怀党恩,倾三十四载心血于宜阳教育,然而,历史却给他开了个大玩笑——他竟是个“党外人士”!
大凡仕途受挫、蒙冤遭屈的政治人物,或吟唱着《归去来辞》,到幽溪林下求田问舍;或遵循“不为良相,可为良医”的古训,于市井间悬壶济世。然而,曾谙医术之道的他并未作此选择,而是在宦海浮沉中,依旧心系党的教育事业,競競业业、无怨无悔地发光发热——这是怎样的人生境界!他在等待,等待有一天,党将他这个“游子”召回。终于,历漫漫三十五个寒暑,他等到了这一天。是年,他七十有一岁。这一迟到喜讯,着实来得太晚了,但他毫无怨艾,欣然赋诗道:
还乡游子七十一,
喜见慈容百感集。
尽力深知时已晚,
昊天当报自奋蹄。
离休了,他要做些什么?一篇《乙丑离休赋》告诉了人们: “生命有限,宇宙无边。杨柳悄然增綠,春风暗然流年。昨跨马以执辔,今弃镫而辞鞍。无职无权更无官,不烦不恼不怨天。吟也心安,行也坦然,佳句永耽,何羡散仙!园丁耐老,栽莳满园桃李;健笔长挥,濡染数卷华篇。绘轻云以出岫,画枫叶以流丹。点红梅以傲雪,写翠柏以秀天。莺歌兮燕舞,伴流水之潺潺;龙翔兮凤翥,起惠风之翩翩。诗也恋,词也恋,搜尽奇峰作题材;文也贪,赋也贪,已破冰川挂远帆。进军古典,敢窥风骚捋瑰宝;振兴中华,要为时代谱新篇。君不见兔走乌飞如闪电,有道是我以我血荐轩辕。”
于是,便有三万余美言《往事拾零》示人,三百余首佳构《张耀堂诗词选选》问世。
人生如斯,尚有何憾!
后学 马少轻沐手敬序
2025年4月10日
作者简介:马少轻,宜阳县柳泉镇水兑村南湾人。曾任宜阳县教育委员会主任、宜阳县首届李贺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