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铁道兵12师58团1965年10月奉中央军委和兵种司令部的命令南出国门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这一去就是三年半。参战中,我们团在安沛、莱州、奠边府的对空战斗中击落美军战斗轰炸机三架、击伤两架,活捉美王牌飞行员甘诺德。我们还修通了越北第7号、第12号战略公路和同班铁路,架设了莱州悬索桥。1969年3月我们团奉中央军委和兵种司令部的命令凱旋回国,返抵北京,参加北京地下铁道工程的施工建设。

三年半的战场生活,血与火交炽、生与死相伴,战友们都渴望为自己光荣的参战史留下一些可供追思纪念的文物。我近日翻了一下自己的宝物箱,寻找我保存的这类宝贵的参战文物! 我收藏的第一件参战文物就是我曾在发表过的小文中多次提到的我当年的师姐,后来我叫了一辈子“姐姐”的老伴在我入越参战不久她花掉自己月工资的五分之一,为我买的竖排版《毛泽东选集》。这本《毛选》在三年半的战场生活中一直陪伴着我。白天在那茅竹搭建的营房中,夜晚在那昏暗的油灯下,假日在那山间的竹林中,我曾无数次地捧着《毛选》读的入神。在《毛选》中,毛爷爷教导我怎样看世界,教导我怎样理解苦难辉煌的党史、军史,教导我怎样做一名好战士、好党员。《毛选》的字里行间让我看到中国共产党人“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的斗争史,看到毛爷爷为我们党制定的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纲领和对敌斗争策略。那些气贯长虹,光照日月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方法,让我懂得了真正共产党人的立场、观点。让我不断改造、坚定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始终如一,从未改变。

我翻出的第二件参战文物是我妹妹为我洗净收藏的我当兵四年,战场生活三年半中使用过的揹包带。在部队紧急集合时,在部队入越时,在部队由越北的安沛向越西北的莱州转场时,在由越西北的莱州向越东线的谅山转场时,在急行军的山路上,在由援越抗美的战场谅山直接复员回家时,我就是用这小小的揹包带捆扎过我当兵四年中那些发给个人的军需用品。揹包带上浸透过我身上的汗水,沾染过战地泥土的芳香,还有施工时我手腕受伤时伤口流下的血水。


我翻出的第三件(套)参战文物就是越南政府总理范文同1967年6月29日为我们参战将士签发的参战金册登记证书和证章。这是对我们在援越抗美战场上征战越北安沛、莱州、谅山三地,修建第7号、第12号战略公路、架设莱州悬索桥、修建谅山同班铁路,付出青春年华和血汗后的唯一答谢和奖赏。
我翻出的第四件参战文物是在我的档案中存放的由我们15连第二任连长陈钦德、第二任指导员张礼湘二位连首长在我退役前夕的1969年2月20日为我签发的《个人鉴定》复印件。鉴定充满了那个年代对我赞许夸奖的溢美之词。鉴定充分肯定了我在“援越抗美战斗中,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战场表现。而这一鉴定文书,在2007年11月和2024年9月我市河西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与河西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别对参战退役军人身份的两次认定中起到了关键重要的历史证明作用。
我翻出的第五件(套)参战文物是三枚毛主席像章。左起第一枚像章是我们团当年配属的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即援越抗美时扩编的铁道兵13师)发给参战将士们的。第二枚像章是我们铁道兵58团(出国作战时称中国后勤部队6支队32大队)发给参战将士们的。第三枚像章是我团配属的中国后勤部队1支队(即援越抗美时扩编的铁道兵2师)发给参战将士们的。这三枚像章背面文字纪录了援越抗美出国部队的对外番号,是有力佐证我们参战历史的文物。

我翻出的第六件(套)参战文物是党中央2021年7月对在党50年、且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枚纪念章间接地印证了我自1967年3月12日在援越抗美前线入党,且在党的教导下至今已有58年党龄的成长过程。装在同一个收纳盒中的另外三枚纪念章,分别是我们团曾配属的中国后勤部队1支队战友联谊会在2015年为纪念我们援越抗美出国作战50周年定制的参战纪念章,和同样是为纪念我们出国作战50周年2015年由浙江省援越抗美战友联谊会定制的参战纪念章,浙江战友定制的这枚纪念章背面錾刻着“援越抗美功昭日月”八个金字。第三枚纪念章是在我撰写并在战友们的资助下印刷《战地见闻录——从一个小战士的视角看援越抗美战争》一书和投稿参与出版《铁血雄师》和《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两本书后,我团杨玉清战友为我专门订制的一批铁道兵纪念章,他让我将这些纪念章分送给那些在出书过程中资助、帮助过我的战友们。


我翻出的第七件参战文物是我们营13连一位平时话语不多,但总爱不事声张地为战友们做好事的陈志辉战友送给我的参战退役军人纪念章。这枚纪念章背面刻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十二师五十八团援越抗美”的字样和八一五星图案,可喜的是在八一五星图案下方端端正正地刻着我的名字“高俊玉”。我喜欢这枚纪念章,它设计上简约华美,刻字上精准醒目,让人捧在手中,浮想联翩,激情振荡。

我翻出的第八件(套)参战文物是一组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不同军种、兵种战友们近年来撰写出版的记载参战历程的书籍。它们是由我们6支队陈登辉战友策划、陶玲教授任主编、我有幸挂任编委,由现代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铁血雄师》,该书收入了我的八篇文章。由陕西省铁道兵文化联谊会秘书长王抗林任主任、铁道兵战友段海燕任主编、我又有幸挂任编委,由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铁道兵文化丛书《中国军人在援越抗美前线》,该书收入了我发表的六篇文章。由我们铁道兵58团战友焦世昌撰写,银河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依援越抗美战场真实人物、事件改编的小说《铁色岁月》。由刘寒主编、中共晋州市委党史研究室推出的反映我们58团晋州战友战地生活的《援越抗美纪实》。由7支队战友陈建中撰写,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秘出南关——揭秘鲜为人知的中国援越抗美部队》和《穿过红河硝烟的记忆》。由我们铁道兵58团林家治战友撰写,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祖国知道我》。由空军高炮35支队66大队支兴华战友与包头劳动模范教师赵明生编著,中国国际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史中的光辉一页——援越抗美再胜强敌》。由5支队战友宋根昌战友撰写、印刷的《军地人生——根昌回忆录》。

由曾在3、4、5三个支队服役、参加过五年援越抗美战争的黄伯秋战友(笔名百夫长)任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援越援老抗美回眸 (第三卷)筑起通天道》。 由湖北省荆州市援越抗美战争博物舘舘长、全国模范退役军人、1支队战友张金春与黄伯秋任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援越援老抗美回眸(第四卷)硝烟弥漫的铁道线》。由黄伯秋任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援越援老抗美回眸(第五卷)穿越热带丛林》。由黄伯秋与31支队29团雷达站陈荣堂战友任主编,中国诗词楹联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援越援老抗美回眸(第六卷上下两册)不对称的战争》。由高炮陈俊康战友撰写、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直行临近》。还有我们铁道兵58团4营13连徐克瑞战友送给我的香港凤凰电视台制作的DVD光盘《解放军援越抗美实录》和我们团14连连长马于明2013年5月组织召集的在京参战老兵纪念铁道兵58团援越抗美48周年,由北京市多丽华影像中心录制的光盘《战友》。这些珍贵的书籍和影像资料有助我们全面了解6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出国门参加援越抗美战争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它当然会成为我永久保存的珍贵文物和至宝。

除上述书籍、影像文物资料外,在我的电脑和手机上还保存着我近20年来不断扩充撰写的《战地见闻录》底稿和我们铁道兵58团战友、《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杨建龙在《都市头条》上帮我发表的180余篇文章。这些底稿和文章同样被我视为珍贵的文字、图片文物资料。在此,我向所有提携帮助、资助鼓励过我的战友、亲人、老同事们表达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无限地感谢!谢谢您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