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甜的理想,有点甜
文/陈怡莲
白露刚过,秋老虎余威尚存,滚滚热浪袭来,引得教室门口歪脖子大枣树上的几只虫儿兴奋莫名,抑扬顿挫地发出阵阵蝉鸣。
娃儿们安静地坐在课桌前,倾听着粉笔划过小黑板的声音。前晚的狂风暴雨把屋顶给掀去了一小块,墙上的大黑板没能扛过雨水的诱惑,被渗透的体无完肤。新黑板还没来得及换,刘老师只能寻了块形象勉强还算过得去的小木板来,漆上黑漆,凑合着先用。音符在2000~4000赫兹之间快乐地跳动着,伴随着刺耳的滋呲声,四个大字被留在了黑板上——我的理想。
“细娃也要有理想来!”刘老师竖起中指,把眼镜往上推了推:“《我的理想》,回去写,明儿隔交上来。”
这个动作像工藤新一,甜甜想,当年刘老师肯定也没少看《名侦探柯南》。
甚个是理想咧?当年还只有十岁的甜甜,想了半天也没能理出个头绪来,于是便跑到村东头的土地庙里,找那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胡半仙指点迷津。
“理想?细娃要啥子理想来!”一听说是刘老师布置的作业,胡半仙立马吹胡子瞪眼,义愤填膺起来,个四眼田鸡没来之前,他胡半仙可是这十里八乡顶有学问的人,原本是最有希望接下私塾这份肥差的:“教书没个教书的样儿,不球行!误人子弟,误人子弟啊!你个细娃明儿隔若是做了教书先生,可莫要学他来!”
“哦,哦!”甜甜断章取义,点头称是。随后,这一老一少照例又相互交流了些诸如小桃姐瞒着她娘和邻村的阿春哥好上啦,小胖监守自盗偷了自家的小鸡仔到后山烤了吃之类的田村秘闻,这才意犹未尽的暂且别过。只不过,得了天机的小包打听转头刚回到家,便把胡半仙的谆谆教诲抛之脑后,洋洋洒洒写下了一句十八字真言:“我的理想是当一个和刘老师一样的好老师!”直把刘老师感动得热泪盈眶,悄咪咪地转身抹了把眼泪,然后又自以为很帅气地竖起了中指,把眼镜推回原处。
甜甜不确定曾经那个当老师的理想有没有因为当年的这件事情而扎下根。或许还是有一些的吧,甜甜想,但真的不多。在那个封建愚昧、重男轻女的家庭环境里,一个赔钱货的女娃儿,是没有什么理想可言的。
“女娃儿读那些个书本有啥用?花那冤枉钱干啥子,早晚还不是得嫁人生娃照顾婆婆。”
“你家女娃儿生得俊俏,长大了一准能找个好婆家!”
“最好能找胡半仙给算上一卦,王婶家的小桃就是请半仙给问的姻缘,隔壁村的后生,两人一见面就对上眼了,生辰八字更是分毫不差。算得可准了!”
“大学生哪有那么好当的,咱这地方能上个初中就不错了,早点去上班赚钱,还能贴补些家用。”
“是啊,咱山里人就这命,祖祖辈辈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嘛,嫁夫生娃吃饱穿暖比啥都强。”
嗡嗡嗡,嘤嘤嘤……那些所谓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和“为了你好”如蝇绕耳,此起彼伏,溢于言表的关切之情,如紧箍咒般,要把所有人都困在这里。
不!我不要变成另一个你们!
“细娃也要有理想来!”
“谁说女娃儿不如男,妇女能顶半边天!”
“武有花木兰,文有李清照,武则天还当过女皇帝的来!”
“还有老佛爷!刘老师,还有太后老佛爷哩!”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小胖,自免不了又被请到大枣树下,练习立正稍息去了。
下乡支教的刘老师被调回了城里,但他的理想却留在了大山中。
读书,读书,再读书!我要拿第一!我要上高中!我要考大学!我要做我自己!于是,在这片理想的凄美地,甜甜种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理想——出人头地!逆天改命!上大学!
刷题,刷题,再刷题!小升初全校第一,初升高全县第三,高考更是以666的高分,成功收获了某211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然后,历经十年寒窗苦读,成功实现人生一个理想的她,从踏入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那座曾经矗立在身前的高山不见了,站在百年学府的大道上,看着周围的熙熙攘攘同学们,本该苦尽甘来的她,却突然发现自己竟然丢失了前行的方向。
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技术……这些曾经凭借着超强毅力装填进脑海的东西,正在慢慢地,像深埋于土壤却得不到灌溉的种子那样,失去了生机。虽然甜甜的成绩仍是专业第一,但她清楚,自己已经看不见前方的路了。软件工程,是当初为了找个好出路,特地找关系填的志愿,大家都说这个专业能赚钱。钱,确实重要,但人生在世,总得有点追求吧。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是钱吗?这种对金钱的追求,能算是理想吗?
“我以前拼命读书就是为了能走出那座大山”,甜甜认真地对她最好的朋友小高说道:“贫困县里的贫困乡,贫困乡里最贫困的村,大伙儿都穷怕了,就想着能多挣点钱,把日子过得好那么一点,学理工科专业也是因为这个。可是,小高,我是真的不喜欢啊!”
“那你究竟喜欢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反正我就是觉得,哈哈,我觉得帮新闻系的学姐们收集资料,一起去暗访驾校、揭露真相的时候,特别开心。”
“我想,其实你心里已经有答案了。”小高想了想道:“我老爸以前和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应该也能帮到你。他说,人这一辈子会经历各种挫折,也会面对各种诱惑,人生这张卷子,需要先答对错题,再做选择题。它考的是本心,或许没有完美的标准答案,但能得几分,该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这一次,甜甜没有断章取义,也没有点头称是,没有所谓的醍醐灌顶,也没有烟消云散的豁然开朗,她只是回望来时的路,循着心中的那个声音,迎着光照来的方向,再一次,踏步前行。
“沈老师,谢谢你给我这次机会!我一定好好把握,绝对不会让你失望的!”李晓晨捧着那叠厚厚的农村教育资料,斗志昂扬,信心满怀。
“老什么老,我有这么老吗,叫学姐。”望着眼前这个潮气蓬勃,整天咋咋呼呼,充满了活力和干劲的小学妹,甜甜仿佛又看见了那个错过了转专业、辅修报名,却在大四那年毅然决然跨考新传硕士的自己;那个第一次收到offer,兴奋得一夜无眠的自己;那个在报社前辈们的指导下,不断成长,成为“沈老师”的自己。
“哎,哎。”李晓晨连忙点头答应,望着心中的偶像兴奋地说:“学姐,我听说你老家也是那边的吧?他们说,以前那里可穷了,别说乡镇,就连县里都找不到一条宽敞的大路,教育资源就更别提了。能考进咱们学校,您真了不起!”
“哪有什么了不起”,甜甜平视前方遥望家的方向:“那时候,一个山里的孩子,想要走出大山,看一眼外面的世界,除了读书,没有第二条路。”
她的目光攀上辽阔富饶的黄土高原,沿着蜿蜒曲折的黄河一路北上。绿色长城内外,生机勃勃,麦浪飘香。大河上下,一座座现代化都市拔地而起,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在展开历史的新画卷。翻越纵贯南北的吕梁山脉,公路蜿蜒盘桓,农庄纵横交错,如玉带连接的山间村落换了新颜。晋中平原上的高铁枢纽熙熙攘攘,动车呼啸着将人们带往心系着的方向。
她的目光继续前行,回到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老树依然挺拔,蝉儿仍不知疲倦地找存在感,但校舍都重新装修了,屋顶换上了坚固的瓦片,大黑板能盛得下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孩子们的脸上,照亮了他们的理想。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仁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课堂上,去支教的小高老师竖起中指,把眼镜往上推了推。
“细娃也要有理想来!”校门口,胡半仙走出门卫室,背负双手,一派高人风范。
李晓晨接过学姐递来的大红枣,一口咬下,真甜!
作者简介:
陈怡莲,大三本科生,热爱文学,曾获多项写作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