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魅力(散文)
文/ 张学礼(山东广饶)
轻启一本线装古籍,岁月沉淀的墨香裹挟着魏晋的风、唐宋的月扑面而来,恍若推开了时空深处的雕花朱门。阅读的魅力,恰似昆仑之巅的融雪,于寂静中汇聚成溪,在灵魂深处激荡起惊涛;又如暗夜中摇曳的烛火,微光虽渺,却能照亮精神世界的万里山河。它是跨越千年的灵魂私语,是纵横八荒的思想远征,更是生命长河里永不干涸的滋养。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笔下的读书之趣,道尽了文人墨客对书籍的痴绝。翻开《论语》竹简,耳畔似响起杏坛讲学的谆谆教诲,仿佛看见孔子驾着牛车周游列国,以仁爱为犁,在乱世中耕耘文明的种子;展读《史记》,司马迁“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铮铮傲骨跃然纸上,他以如椽史笔勾勒出三千年风云,让历史的星河在字里行间永恒闪耀。这些沉睡在典籍中的文字,经阅读的唤醒,化作琼浆玉露,滋养着华夏儿女的精神根系。
阅读的魅力,在于它能打破时空的桎梏,带我们领略天地大美。当王勃笔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景在眼前铺展,滕王阁的飞檐斗拱仿佛穿越千年烟雨,与天际流云共舞;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让我们暂离尘世喧嚣,在南山脚下寻得心灵的桃花源。从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塞外冰原,到韦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江南水乡,每一本书都是一扇任意门,带我们遍历世间万象,饱览山河盛景。
然而,阅读的道路从非坦途,而是充满荆棘与迷雾的冒险。面对《周易》的卦象爻辞,《老子》的玄奥哲思,我们常如置身混沌未开之境,在“道可道,非常道”的诘问中辗转徘徊。正如王国维所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求知者必经的迷茫之境。但当历经“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探寻,终会在某个灵光乍现的瞬间,领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豁然开朗。每一次思想的困顿与突破,都如凤凰涅槃,让灵魂在淬炼中获得新生。
阅读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灵魂对话。在《哈姆雷特》的独白中,我们窥见人性的幽微与挣扎;在简·爱的抗争里,我们照见平等与尊严的光芒。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撕开礼教的伪善面具,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剖析爱情的复杂本质,这些文学巨匠以笔为镜,让我们在他人的故事里照见自己的影子。当我们为玛丝洛娃的命运潸然泪下,为冉·阿让的救赎击节赞叹时,实则是在完成一场对自我的深刻审视与灵魂重塑。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的滋养不仅流于精神层面,更外化为生命的光华。杜甫“读书破万卷”,方得“笔落惊风雨”的雄浑气象;苏轼“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才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超脱。从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求索,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担当,无数文人墨客在典籍中汲取力量,将阅读所得化作笔下锦绣文章,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
阅读的魅力,恰似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在历史长河中永恒翱翔;又如故宫屋檐的铜铃,在岁月流转中叮咚作响。它是希腊神话中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为人类带来智慧的光芒;是但丁《神曲》中指引方向的贝雅特丽齐,引领我们穿越精神的炼狱。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愿我们都能执起阅读的火炬,在文字的星河中溯流而上,让心灵在经典的浸润中,绽放出超越时空的璀璨光芒。
作者简介
张学礼,山东东营广饶县广饶街道人。义务兵五年,中共党员。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诗词学会会员、海河文学社顾问、东方诗人协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研究会会员、神鼎风诗词编辑部编委、齐鲁新文学东营分社社长,齐鲁诗风签约诗人,半朵中文网专栏作家、青年文学家作家协会理事、竹韵汉诗协会会员、东方诗人协会会员、东方兰亭诗社理事、东方兰亭诗社顾问,2021年诗歌被大型《民间优秀诗选》收录,荣获中国诗歌圈官网创作奖。个人著有《执韵》格律诗4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