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槐花香
张坤堂

人间四月芳菲尽,唯有槐香迎面来。应宁阳凤凰山诗社黄社长的诚挚邀请,周末我们前往宁阳县东山镇的凤仙山,只为欣赏那迷人的槐花。

东山镇顾名思义,地处凤仙山的东隅,此处群山高耸、怪石兀立,在春夏之交的阳光下,一幅雄伟却又略显巍峨的全景展现在眼前。然而,这里的槐树肆意生长,枝叶繁茂,繁花似锦。唯东麓向阳处,槐树连冈接阜,青枝上早堆雪叠云般盛了。未至山脚,先见白绡漫卷于苍崖之间,恍若山岚凝作花魂,在青石阶前洇开层层香雾。

当我沿着石阶开始攀登时,一个奇妙的现象映入眼帘。山脚下的槐树星星点点,我每向上攀登一步,槐树仿佛都具更强生机活力。我爬得越高,槐花的生长就越密集、越繁茂。仿佛大自然将最壮观的景致特意留给了山的更高处。
陪同我们一起爬山的镇宣传干事小张,为我们开车引航的小刘女士都以青春洋溢的气息,带领着我们向上攀登。走了大约三分之一的石阶,半山腰却出现了木栈道。赭红的栈道沿山势蜿蜒,木板缝也里嵌着当地能工巧匠的汗水与智慧,每一步踏上去,都有岁月的沉木香混着潮润的山野芳香弥漫上来。

蜿蜒于山坡的木栈道,不仅仅是一种通行工具,更像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承载着这座山古老的记忆。我脚下木板发出的每一声嘎吱作响,似乎都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引领着我不断向上,引诱我去探寻更高的地方,拥抱更广阔的视野。

凤仙山的槐树美在愈高愈壮,山腰中有挺拔秀丽粗壮的槐树,令人欣羡不已。空气中弥漫着槐花清甜而浓郁的香气。这香气既细腻又强烈,瞬间将我带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我不禁想起那些难捱的夏日。午后,在我家的东院,一棵30年树龄的槐树静静地伫立着,宛如一位沉默的守护者。我常常躺在它的枝荫下,望着透过枝叶和花朵洒下的斑驳阳光,沉浸在自己想象的奇妙世界里。槐花的香气总能唤醒那些沉睡已久的情愫与记忆,让我的内心充满温暖与怀旧之情。
硕大的树冠荫盖住厨房的屋顶和半个院子。当槐花散发出浓郁的芳香,奶奶会安排叔叔和我爬上树去轻轻地摘下那些槐花,漂洗干净做上几大碗槐花鱼。小时候吃不到鱼,习惯把槐花做的锅塌称为槐花鱼。饥肠辘辘的我吃到那份美味,感觉那是最天底下美好的食品,甚者发誓一辈子只爱槐花鱼。时过境迁,那美味已经渐行渐远,成为历史钩沉。

上世纪60年代初遇到罕见的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家家户户没有粮食可吃。存放在家中的玉米秸、可以食用的叶子、树皮都快要吃光了,还是填不饱肚子。当村后的槐树沟槐花还没有开放,早已经被人们连树叶和花蕊捋下来,树光秃秃了,树干也被挖的千疮百孔,惨不忍睹。我家院子的那株槐树也长得不是那么健壮了,开的花比往年少了许多。为了能接济的生活时间长一点,奶奶还是告诉我们等几天再摘那些槐花,不要糟蹋了他们。我们也是天天盼望着。槐花长成了,我和叔叔爬上树去小心翼翼地摘下槐花,生怕弄掉一朵槐花。奶奶分成几份,吩咐我先给几位邻居送去, 还给村后的五奶奶送上一份,因为她的儿女都不在身边。剩下可怜巴巴的一点的我们自己吃。由于那个时候没有冰箱,槐花不能存放多久,奶奶就在槐花上面先撒上几把盐粒,放置在阴凉处,这样可以多放几天。就是这样,我们硬硬的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想想当年老家的那棵槐树,它的功劳的确不能埋没。
思绪犹如飘逸的花絮,伴随我继续向上攀登。周围的美景在我眼前徐徐展开。枝头挂满花朵的槐树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近乎空灵的氛围。洁白的花朵在深绿色的山体背景映衬下格外醒目,勾勒出一幅宁静而迷人的画面。远处,传来鸟儿轻柔的啼鸣声,它们婉转的旋律与微风中树叶的沙沙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场大自然的交响乐,奏响着生生不息的赞歌。
越往高处走,槐花便愈发泼泼,低枝上的尚是零星玉铃,两三朵攒着探头;中腰处已如素练垂肩,雪穗沉甸甸压弯新叶;待行至半峰转折处,竟见整面山坡的槐树手挽手立成花墙,千万串白花从头顶倾泄而下,连风里都浮着碎琼乱玉,沾得人衣袂皆白。

同行的红荷文学社社长秀君女士、小姜姑娘为我拍摄几张透视出蓝天白云的照片。大有飞云乱渡、槐香亦浓的味道。让我更加心旷神怡,爬山的劲头更足。
栈道行至 “望岳台”,(我自作主张起的名字,因为这里会看到泰山)眼前豁然开朗。东麓的槐花林在山风里翻涌成白色的海,花浪追逐着漫过起伏的岗峦,与远处淡青的山岚相接。山阴处的松涛仍在苍绿里沉吟,这里却已被槐香浸透,连呼吸都带着清甜的凉。站在高处环视东北方,巍峨的泰山在挺拔耸立。凤仙山山脚下有大小不一的三个水库,呈“品”字型,中午明亮的阳光射下来璀璨夺目 ,三座水库仿佛三颗硕大的珍珠,熠熠生辉。

在这里逗留时间长一些,最妙是山风过处,阳光穿过层叠的花瓣,像是把白花花的银子揉碎了撒在绿绒的山坡上。到达接近山顶的有利位置时,我停下脚步,尽情欣赏这令人叹为观止的美景。整座山的东坡变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大片的槐花绵延山体,一眼望不到边际。眼前的景象着实令人敬畏,这是大自然力量与美的有力见证。我满怀感激之情,庆幸自己能有幸目睹这般壮丽的景色,也由此想起,只要我们愿意停下匆忙的脚步去留意,身边世界中处处都藏着简单的美好。虽然未及顶峰,稍留遗憾,也为下次再来留下伏笔。

此次前往凤岐山赏槐花之旅,远不止是一次观光之行,更是一场心灵的旅程,让我重新与大自然以及自己的过往建立连接。槐花的美丽、山林的宁静以及那令人回味的香气,在我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记。我深知,这短暂经历将长久地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2025年4月27日
张坤堂,山东省作协会员,省写作学会、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作协顾问。参加的征文多次获奖,时有文章在报刊发表。2024年3月获得山东写作学会与都市头条颁发的十大散文家。2024年8月获得山东新华书店征文一等奖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