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浓郁的春季乡村画卷
王良杰

《黄河滩上四季歌:春雷轰隆隆响》
鞠慧 著
近日,我有幸拜读了鞠慧老师的新书《黄河滩上四季歌:春雷轰隆隆响》。认真阅读后,我内心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觉,觉得该书不仅生动描绘了黄河滩上的春季风情图,而且真实还原了我的童年生活。
该书是《黄河滩上四季歌》中的第一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鞠慧老师写的文字内容,一部分是赵光宇结合文字绘制的插图,二者相得益彰,因此更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全书通过苇子圈的小居民谷雨讲述了发生在黄河滩春季的游戏、美食、风俗故事等,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真实、美丽、浓郁的春季乡村画卷。
春天的黄河滩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美景。下了一场透地雨,黄河滩上草绿花艳:蓝的婆婆纳,黄的苦菜花,红的打碗花,灰白的茵陈,鲜嫩的菇荻,还有一串串鲜香的榆钱儿,以及红绿相间的石榴花骨朵,五颜六色,扮靓了春景,处处充满着勃勃生机。
春天的孩子们是一群充满乐趣的顽童。本书九个小故事,都具体形象地展现了谷雨在春天游戏玩乐等的美好场景。像谷雨和弥小帅在场院里无忧无虑地比赛打尜;谷雨好奇地跟着奶奶去挖茵陈,拔鲜嫩的菇荻;谷雨爬到榆树上够榆钱儿;谷雨和弥小帅兴奋地观看建房打夯,等等。打尜、拔菇荻、够榆钱儿,这些极具季节特色的活动,也是我们那个年代小孩们经常做的趣事。记得小时候,我们放学后打平尜,几个人一起比赛,尜鞭抡得啪啪响,因为用力过猛,或玩的时间太长,把小棉袄都溻湿一大片,常常遭到母亲的责骂。春天,一嘟噜一嘟噜的榆钱儿刚刚冒出来,我们就爬树够榆钱儿,常常因为树干太粗两腿盘不过来,加上树皮太粗糙,把我们的衣服或肚皮磨破。
春天的大人们则是一帮勤奋忙碌的村民。春天风多雨少,正是农村修房盖屋的好时节,勤劳的苇子圈大人们农闲之余,仍勤奋忙碌着,因此书中选取了两个小故事进行呈现,一个是打夯,一个是上梁。打夯,如今已不多见,因此书中对打夯描述得比较详尽。“夯是爷爷做的。在一只拦腰截断的碌碡上,捆绑上一根一人来高的木杆。底座四周,均匀地拴着七条麻绳。”单看这段文字,读者并不能明白,但是结合插图,读者就容易看懂了。打夯,不仅需要多人哼着自编自导的夯歌齐心用力,而且内含更多的技巧与智慧。比如夯打在哪都有讲究,“夯落下,砸在地上的梅花形状,不多不少,不偏不斜,正好压着前一朵梅花的下三分之二部分。”文中如此精细的描绘不是直白单调地写打夯,而是具体准确地描绘出了其中的诀窍,也更好地展现了黄河儿女的勤劳质朴与聪明智慧。因此文中说“打夯,成了苇子圈一道别样的亮丽风景”。当弥小帅家新房的地基打好后,就开始垒墙、上梁。垒青石墙不仅需要体力,更需要村民的一些智慧才能把那些乱石砌得平整、美观。文中把瓦工九伯、三叔垒墙、砍砖等的技艺刻画得非常细致,也体现了作者丰厚的农村生活积淀。上梁时,每家每户都来帮忙,不仅表明这项活动的隆重,更体现了农村淳朴的乡风民俗。
全书语言精炼、准确,又不失生动传神。比如“春风像小娃娃调皮的手,在滩里轻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风的轻柔刻画得形象可感。“春姑娘在滩里打了个滚儿,住下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又有趣地描绘了春住黄河滩的情形。“突然,一只肥胖的大蝼蛄,急慌慌自洞口拱出来,慌不择路地在小苗苗间乱窜。”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大蝼蛄从洞口出来的过程,其中“肥胖”刻画蝼蛄形体,“急慌慌”“慌不择路”揣测蝼蛄心情,“拱出来”“乱窜”描摹蝼蛄动作,词语不仅准确,而且描述很到位。“小脑袋都努力往上仰着。鹅黄色的嘴巴,张成了大大的‘〇’形。它们轻轻挤在一起,喉咙里发出叽叽叽的叫声。”这几句把小燕子刻画得活灵活现。特别是张的嘴巴形状及喉咙里的声音都刻画得惟妙惟肖。全书中如此精妙的语句还有很多,作者就是通过这些丰富生动而又准确恰当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情画。
鞠慧老师正是因为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捕捉齐鲁民间生活中的动人瞬间,运用诗化的语言,把春天的苇子圈刻画成了一个充满淳朴、祥和、恬静的美好世界。相信读者们阅读后,定有更多收获。
作者简介:
王良杰,济阳新市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第三十届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从教30余年,现任教于济南市济阳区澄波湖学校初中部。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