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讯】4月28日上午,济宁瑞康医院病房内,56岁的安徽阜阳农民关先生难掩喜悦:"多亏了头条和新媒体,让我找到这么专业的医院。"这位在河北邯郸私营煤矿工作八年的农民工,因长期吸入生产性矿物性粉尘,饱受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全身乏力等症状困扰,甚至出现过更严重的身体反应。在家乡周边医院遍寻无果后,来济宁治疗一周便感到症状明显缓解。
查房时,曹景瑞院长带领专家李主任、马护士长仔细诊察了关先生的病情,明确其患疑似三期尘肺病。曹院长在制定进一步治疗方案的同时,向关先生详细普及了尘肺病鉴定、治疗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政策。"这些内容不仅对我帮助大,对当年一起下井的工友们也很重要,让我们知道可以在法律政策范围内争取合法权益,对疾病认定和治疗更有信心了。"关先生表示。
谈及治疗方案,曹景瑞院长特别提到:"关先生从省外赶来,农民工兄弟赚钱不容易,我们尽可能提供帮助,能免费的治疗项目坚决免费,药物也按进价收取费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举措,让长期被病痛和经济压力双重困扰的尘肺病患者看到了切实的希望。
在与曹院长、李主任的座谈中,两位专家深入分析了当前尘肺病的防治现状。仅汶上白石镇,一次职业健康查体百余人,发现农民工疑似尘肺病20例,农民工尘肺病全国约有600多万人,农民工尘肺病应纳入社会保障救助范畴。采矿、打石、电气焊等长期接触粉尘的工种,必须高度重视职业防护。"李主任强调,粉尘环境对人体的危害具有渐进性,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但一旦出现呼吸系统不适并伴随全身症状,往往已对肺部造成不可逆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曹院长特别指出,尘肺病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至关重要。长期从事粉尘作业的人员必须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建议每年进行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和肺功能测定,以便早期发现肺部细微病变。一旦出现持续性咳嗽、活动后气短等症状,应立即脱离粉尘环境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延误。
从临床数据来看,我国尘肺病患者中农民工群体中已不占少数,且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曹景瑞院长呼吁:"企业应严格落实粉尘作业场所的防护措施,配备合格的防尘口罩、通风除尘设备,并依法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相关部门需加强职业健康监管,推动尘肺病定点医院建设,完善职业病诊断鉴定流程,让更多像关先生这样的劳动者能及时获得规范治疗。"
目前,济宁瑞康医院已建立尘肺病综合治疗体系,整合肺部灌洗、抗纤维化治疗、并发症处理及康复指导等多学科诊疗手段,同时为经济困难的农民工患者开辟绿色诊疗通道。关先生的案例并非个例,随着新媒体平台对职业病防治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尘肺病患者正通过正规渠道寻求科学治疗,而专业化的医疗支持和政策保障,正成为改善这一群体生存状况的关键力量。
在工业化进程中,粉尘危害始终可忽视的职业健康隐患。曹院长再次提醒:各粉尘作业场所须严格执行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作业人员务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正确使用防尘用品。只有构建"预防-筛查-治疗-权益保障"的全链条防护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尘肺病的高发态势,守护劳动者的肺部健康。
(清风 士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