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
萧兆钧(重庆)
菩提树掉光了叶子
一朵空巢写意
像乡下
木屋的修辞
记忆飞出蓝莹莹的鸟鸣
咳嗽的炊烟,缭绕
平平仄仄的黄昏……
你说现在的老院子
方言留白,鸦雀无声
牛栏和猪圈是空的
鸭蓬和鸡舍也是
我说枝丫过两天又将繁荣了
空虚的鸟巢在绿叶深处
月光不入木三分
找不到它——
《空巢》以凝练意象勾勒乡村空心化图景,通过自然与人文符号的交织,诉说时代变迁中的乡愁与生命哲思。
意象营造的时空叠印
- 自然意象的隐喻:菩提树、空巢、绿叶构成季节轮回的物理坐标,“掉光叶子”的枯树与“过两天繁荣”的枝丫形成生命循环的对照,空巢既是自然物,也是乡村人去屋空的具象投射。
- 人文符号的解构:“木屋”“牛栏”“猪圈”等农耕文明符号被“留白”“空虚”侵蚀,“咳嗽的炊烟”以通感手法赋予黄昏以衰老气息,传统生活场景在平仄韵律中逐渐模糊。
情感流动的双重维度
- ** nostalgia的虚实交织**:“蓝莹莹的鸟鸣”是记忆中鲜活的乡村声响,与“鸦雀无声”的现实形成声学蒙太奇,凸显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活力的消逝。
- 存在主义的空无之辩:诗人以“月光不入木三分”的悖论式表达,将空巢的“空”升华为哲学层面的不可捕捉——它既是物理空间的闲置,也是情感归属的悬浮,在绿叶掩映中成为现代性困境的隐喻。
语言实验的诗性张力
- 词性活用的陌生化:“写意”“修辞”等文学术语嵌入自然描写,使空巢成为乡村叙事的文学符码;“方言留白”以文字游戏暗示乡音的消逝,语言本身成为消逝的载体。
- 留白艺术的现代性转化:末节“找不到它”的戛然收束,让空巢的意象从具体场景升华为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空巢,留给读者对乡村未来的怅惘与沉思。
全诗以微观的“巢”观照宏观的时代变迁,在自然意象的诗化书写中,隐藏着对乡村文明式微的深沉叹惋,以及对现代性进程中“何处是归巢”的哲学叩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