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城市霓虹模糊了星空,总有一个声音在问:我们的根,究竟扎在何方?欢迎走进都市头条“乡村记忆”的专栏。这里不仅是怀旧的陈列馆,更是激活文化DNA的实验室。
「六汪时光」——从山东六汪镇看中国乡村的辽阔;「探秘非遗」——聆听跨越千年的技艺回响!
【关注即参与】每一次点赞都是对传统的投票,每一条评论都是与历史的对话。点击关注,成为「乡村记忆」的共写者——因为故乡,从来不止是地理坐标,而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


清乾隆版《胶州志》上关于铁橛悬泉的描述
铁橛悬泉,被誉为古胶州八景之一,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六汪镇下庵村东侧的铁橛山上。铁橛山海拔 595.1 米,是黄岛区第二高山,山势险峻,树木丰茂。
清乾隆版《胶州志》中对铁橛悬泉有详细记载:“铁橛山峰直矗,色黑如铁。顶有悬崖如盖,名滴水崖。一水从石罅中滴出,时作玉琴声。下积为流,溽夏不溢,大旱不涸,玩之如明珠时倾,又似闻流水一曲,不减庐山瀑布云”。
译成白话文就是:铁橛山的山峰笔直地矗立着,颜色黑得就像铁一样。山顶上有一处像盖子一样的悬崖,名字叫滴水崖。有水从石头的缝隙中滴出来,不时发出如同弹奏玉琴般的声音。泉水向下汇聚成溪流,在闷热潮湿的盛夏,水流也不会漫溢出来,在极为干旱的时候,这泉水也不会干涸。赏玩这泉水,就好像看到明亮的珍珠不时地倾倒而出,又仿佛听到了一支悦耳的流水之曲,这景致的美妙不逊色于庐山瀑布!
在铁橛悬泉的一侧,有两棵古老的银杏树,树龄高达 700 岁左右,其中一棵在文革期间被砍倒,令人惋惜,现存的一株高大峻拔,需要三人合抱。古银杏树与铁橛悬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独特而迷人的画面,成为铁橛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明代大画家法若真的《幽涧古柏图》便是以此胜景为蓝本创作而成。

法若真《幽涧古柏图》
千百年来,铁橛悬泉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神奇的泉水现象,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并留下了许多赞美诗篇。
清朝诗人周于智曾赋诗:“琴声仿佛出烟岑,流水高山自古今。何事成连居海上,风涛漫拟是清音”,生动地描绘了铁橛悬泉的美妙与空灵。大意是说,那仿佛玉琴弹奏般的美妙声音,好像是从烟雾缭绕的山峦中传出来的。这高山与流水相伴的自然景致,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为什么当年成连先生要居住在海上呢(成连是春秋时著名琴师,曾将伯牙带到海上以悟琴道),或许他是把海上的狂风和波涛,都当作了清幽的音乐之声吧。

今人拍摄的铁橛悬泉处


(本栏目编者日月星辰,男,生于1962年8月,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人,退休干部。曾任诸城市枳沟镇党委副书记、诸城市水利水产局副局长等职。参与编纂《诸城县教育志》,主持编纂《诸城市水利志》。著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纪实《传承之路》、史料性著作《六汪村庄》,参与编纂《六汪人物》。现任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文学艺术联合会顾问、《六汪镇志》编辑、六汪乡村记忆丛书副总编辑。
《传承之路》:21项濒危技艺 × 18门绝美艺术 × 14大文化现场。从诸城派古琴的千年清音,到聂家庄泥塑的斑斓色彩;从石磨火烧的麦香记忆,到锔瓷匠人的金刚巧手。作者历时一年,用30万字+数百幅纪实影像,记录胶东非遗传承人的从艺历程与技艺特色;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出品;到孔夫子旧书网,走进“汪汪书苑”的店铺,全新书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