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拔驾驶精英奔赴1979南疆战场
通信员手记
铁13师63团汽车一连 茅建银

一、山雨欲来的寒冬
1979年的北方寒冬,带着几分异乎寻常的压抑。我所在的连队驻扎在北京怀柔的北台下,营区外的白杨树还未发芽,凛冽的风里却已然弥漫着一丝紧张的气息。作为连队的通信员,我每日穿梭于连部与各班排之间,敏锐地察觉到文件传递的频率陡然增加,连长、指导员的眉头也始终紧紧皱着,仿佛凝结着无尽的忧虑。
1月19日这天,天空阴沉沉的,铅灰色的云层仿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清晨时分,团里的几位首长突然来到我们连队。上午八点半,全连在操场上整齐列队,召开战前动员大会。主席台上方,“保卫边疆,严惩侵略者”的横幅格外醒目,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首长们的讲话掷地有声,每一个字都如重锤般敲击着我们的心。“同志们,我们的边境正遭受着敌人的挑衅,我们的同胞正面临着威胁!”首长的声音里充满了愤怒与决心,“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捍卫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这是我们的使命,也是我们的光荣!”
话音刚落,操场上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激昂的口号声。“保家卫国!”“严惩越寇!”的呐喊声响彻云霄,每一个人的眼中都燃烧着熊熊的怒火。随后,我们每人都领到了一张信纸,开始认真地书写请战书。
我握着钢笔,笔尖在信纸上停顿了片刻。营房外,几棵白杨树在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我们壮行。此刻,我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作为一名军人,保卫国家是我的天职!无论条件是否符合,我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决心:“我自愿请战,愿为祖国的边疆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哪怕是生命!”
二、秘密之夜的紧急召唤
夜幕降临,营区里一片寂静,只有哨兵的脚步声在黑暗中回荡。连部的灯光闪亮着,仿佛在诉说着即将到来的离别。大约晚上十点左右,连长把我叫到跟前,神情严肃地说:“今晚有重要任务,你根据我们交代的意见,负责把各班驾驶技术好的老兵叫到连部来,注意保密,不能开灯,也不能吵醒其他同志。”
我心里一紧,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我轻轻推开驾驶班的房门,在黑暗中摸索着找到那些老兵的床铺,轻声呼唤他们的名字。“孙班长,连长找你有事。”“老赵同志,跟我来一下连部。”每一次呼唤,都像是在黑暗中传递着一个神圣的使命。
那天晚上的风格外刺骨,我穿着棉大衣,戴着棉帽、棉手套,在各个班排之间穿梭。月光微弱,只能隐约看到前方的道路。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每叫到一位老兵,他们都立刻起身,没有多问一句话,只是默默地跟着我走向连部。他们的身影在黑暗中显得格外坚定,仿佛早已做好了准备。
就这样,一个晚上,我摸黑叫来了15位老兵。他们都是连队里驾驶技术精湛的老同志,有着丰富的驾驶经验和过硬的心理素质。连部里,首长们正在等着他们。谈话是在秘密中进行的,房门紧闭,只有偶尔传来的低沉声音打破夜的寂静。
谈话结束后,老兵们被带到旁边的房间里写信。灯光下,他们的身影投射在墙上,显得有些佝偻。他们握着笔,在信纸上缓缓书写,每一个字都饱含着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有的老兵写着写着,泪水便滴落在信纸上,晕开一片水渍;有的老兵则紧咬嘴唇,眼中满是坚毅。
这些信不能立刻发出,而是由团里统一收回集中保管。或许,他们不知道这些信何时才能送到家人手中,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活着回来。但他们依然认真地写着,仿佛要把自己一生的话语都倾诉在这张信纸上。
三、黎明前的紧急集合
20日清晨7点,起床号准时响起。悠扬的号声打破了夜的寂静,仿佛是在为即将出征的战士们送行。15位老兵从连部旁边的房间里走出来,他们的脸上带着一丝疲惫,但眼神却格外坚定。他们回到各自的班里,迅速整理着自己的行李。
我站在连部门口,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有的老兵正在认真地打着背包,背起行囊就要出发;有的老兵则把洗得发白的军装叠得整整齐齐,放进背包里。他们的动作迅速而熟练,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军人的严谨和干练。
15分钟后,我吹响了紧急集合号。尖锐的号声划破天空,全连人员迅速在操场上集合。冬日的清晨,寒气逼人,但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严肃和庄重。连长罗焱山站在队伍前面,声音洪亮地说:“同志们!今天,我们连有15位同志就要奔赴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他们是我们连的技术精英,是我们的骄傲!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他们送行!”
操场上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每一个人的眼中都含着泪水。随后,他们在操场上合影留念。团部宣传股的摄影干事举起相机的那一刻,15位老兵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了坚毅的笑容。他们身后,是我们连队的军旗,在寒风中高高飘扬。
七九年铁六十三团汽车一连奉命出征中越自卫反击战技术精英合影结束后,我们排成整齐的队列,为15位老兵们送行。“保重!”“平安归来!”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每一个字都饱含着我们的深情和祝福。老兵们向我们挥手告别,然后登上了早已等候在军营大门口的卡车。卡车发动的声音响起,仿佛是出征的战鼓。车轮缓缓转动,载着我们的战友,向着南方驶去。
我们站在原地,目送着卡车渐渐消失在视野中。那一刻,我的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不舍,有担忧,更有对战友们的崇敬和自豪。我知道,他们这一去,便是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险的道路,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肩负着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四、永远的怀念与致敬

如今,四十六年过去了,当年的那场战争已经成为历史,但那段难忘的经历却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中。每当想起那15位奔赴前线的老战友,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敬意。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农宝庭、朱兰珍、孙学士、赵金海、张家风、具奕庭、刘敬巧、杨士海、杜瑞珍、王芳杰、陶有祥、曾均华、曾雨光、廖钦平、谢永祥15位老兵。这些名字,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是我的战友,是我的兄弟,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有的我们已经多年未见,但我知道,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我们之间的战友情谊永远都不会改变。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挺身而出,用生命和汗水诠释了军人的担当和使命。他们的勇敢和无畏,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如今,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边疆安宁稳定,但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切都是无数像他们一样的英雄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向我连79年参加自卫反击战的15位老战友致敬!愿你们一切安好,愿你们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 茅建银写于2025年4月25日 )
槛外人 2025-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