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刑法方法论的构建与应用”研讨会暨陈兴良《刑法方法论》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举办。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国家一级律师、刑辩博士王文生应邀出席会议活动,并担任第三单元的主持人一职。
开幕式
本次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审方明主持。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车浩教授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李开龙致辞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卫东致辞
新书揭幕仪式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陈兴良,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杨万明,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姜伟,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原副部长熊选国,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车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总经理李开龙,以及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卫东共同为新书揭幕。
主题演讲
陈兴良教授在演讲中系统论述了三个方面内容:法学方法论对于法学学科的基础性作用;刑法方法论的特质与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价值;以及刑法方法论在解决司法实务疑难问题中的实践效能 。
主题研讨
单元一:刑法方法论的实践意义
西南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林维教授主持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杨万明发言
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会长、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姜伟发言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原副部长熊选国发言
单元二:刑法方法论的理论构建
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犯罪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车浩教授主持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阮齐林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军发言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梁根林发言
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钱端升讲座教授刘艳红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付立庆发言
单元三:刑法方法论的未来展望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国家一级律师、刑辩博士王文生主持
王文生律师表示,本次研讨会最大亮点在于三位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的大法官亲临现场,这不仅彰显了他们对陈兴良教授学术地位的认可,更体现出对我国法治建设的高度重视。恰逢谷雨时节与第30个世界读书日,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内群贤毕至,大家共同研读陈兴良教授的《刑法方法论》,深入探讨刑法理论的构建与实践应用,意义非凡。这场盛会不仅是冠衡所的大事、喜事,更是刑法学界、司法界、律师界的重要盛事。
他感谢主办方的信任,有幸主持这一单元,得以领略刑法学界的“思想盛宴”。谈及与陈兴良教授的渊源,王文生律师笑着说:“虽然我不是陈老师最优秀的学生,但算得上比较优秀的一个。”他回忆,陈兴良教授在新作签名时首次以“大律师”相称,并称赞其“是领导中转型最成功的一个”。
王文生律师还分享了两件往事:早年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考试前夕,身为评委的陈兴良教授为避嫌婉拒其宴请;另一次在长春,陈兴良感冒后,坚持不要千元外套,最终收下百元地摊货还四处“炫耀”,足见其高尚品格。他感慨,陈兴良教授不仅为北京冠衡(长春)律师所注入“厚德明法,诚信敬业,为社会提供一流法律服务”的灵魂。其刑法方法论更具实践价值。正是运用这套理论,他成功将一起一审获刑12年的案件扭转,最终实现无罪,这背后也凝聚着周光权、张明楷等学者的智慧与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树德发言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劳东燕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研究室主任何庆仁发言
北京大学法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江溯发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运梁发言
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刑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卫东发言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邹兵建发言
七位法学专家发言后,王文生律师进行点评。他指出,七位青年法学家、法律实务者从不同维度展望刑法方法论的未来,让他联想到自己在冠衡(长春)律所八周年庆典上朗诵的《相信未来》,这些发言不仅勾勒出刑法方法论的前景,更映照出法治中国的希望。
王文生律师说,刘树德法官从司法实践出发,提出"法律效果应优先于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核心观点;劳东燕教授着重捍卫罪刑法定原则,倡导更开放的刑法解释;何庆仁主任深入辨析刑法方法论与法学方法论的异同;江溯教授结合实践,强调构建自主刑法学体系需立足国情而非照搬理论;孙运梁教授聚焦训练与监督机制;刘卫东主任则从刑事辩护视角,阐释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运用。各位专家以深厚的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带来一场精彩纷呈、高屋建瓴的思想盛宴。
王文生律师分享个人感悟时,以《刑法方法论——刑事辩护的指南和利器》为题,将陈兴良教授的理论比作无罪辩护的"金钥匙"。他援引周光权教授"刑法方法兼具理论与实践属性"的观点,强调胡云腾大法官"刑法适用需实质判断"的理念,指出刑事辩护各环节均需科学方法支撑。他总结该书具备科学性、全面性、创新性等七大特性,并引用张旭教授"法官判案可依陈兴良著作"的经典评价,支持向律师界推荐此书。
王文生律师认为,此次研讨会与新书发布标志着我国刑事领域进入方法论时代,刑法方法论将成为司法公正的重要保障。他以谷雨播种为喻,期待学术思想生根结果,同时呼吁陈兴良教授暂作休整后,继续为法治事业贡献智慧。最后,他以"学术足以养生,人生70才开始"寄语陈兴良教授,祝愿其学术长青、健康长寿。
闭幕式
闭幕式由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北京市冠衡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肖怡主持
学术总结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周光权教授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