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刘孟领
五一前夕,趁周日和小孙女乘坐市内公交42路车,从邢州古城好南关出发,约摸20分钟的时间,便来到了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
这个城市规划展览馆,是在原来的园博园南广场基础上改造升级而成的一个游览新去处。因为周日,大人带孩子来的还真不少。
大老远就看到了"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的题名石,石纹秀丽,美观大方,格外醒目,引人关注。
来到题名石跟前,广场上美丽的春景,令人兴奋不已。一棵棵吐芽长绿的法桐枝条上,淡淡的绿叶是那么赏心悦目,手掌叶子好像一个个听话的胖娃娃,欢迎游客到来;一排排婀娜多姿的柳树,细长的柳枝宛如绿色的丝带,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在向人们诉说着春天的故事;银杏树树枝上小蒲扇一样的绿叶,被风吹来,仿佛是亭亭玉立的美少女在频频点头。我喊着小孙女说,"你看你看,那桃花、杏花、海棠花,还有那月季花等,纷纷绽放,多么好看呀"!她跑过去抓小蝴蝶,眼看着小蝴蝶轻松飞去,逗得她欢蹦乱跳。
在高大美丽的题名石跟前往北看去,一下子就看到邢襄文化的独特魅力一一将建筑与文化碰撞结合,采用了国际最新绿色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理念,满足环境角色、使用功能和视觉感官的要求,达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使展览馆成为标志性的宏伟建筑。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好像一个了解城市的直观渠道,看见了未来城市的动向。展馆把邢台高铁新区融于自然的城市规划之中,为太行泉城美丽邢台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在占地41.5亩的广场上,一目了然邢台历史上的10组文化节点一一"井"字地雕、"祖乙迁邢”群雕、邢台历史大事记地刻、"邢之源"雕塑、泉涌城市水景、"井邑泉邢襄信"文化柱灯、地名馆、名人馆等等,分别呈现在自南向北全长320米的室外文化轴线左右两侧,体现了"华北历史第一城"深厚的邢台历史文化底蕴。
你看那"黄帝凿井、聚民为邑"雕塑,便见源远流长的"井地长风”。曾居轩辕岗的黄帝,亲率上古邢人,在泉边凿井而居,用泉水,建井田,形成山前台地上最早的群居部落。 这里,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尧山宣务,名垂史册。这里,大禹治水,导水大陆泽,鲧堤犹在,九流汇襄国,华夏先祖在邢台留下光辉的足迹。
你看那"祖乙迁邢"的大型群雕,讲述着3400年前邢台第一次成为首都的辉煌历史一一商朝的王"祖乙",在公元前15世纪即商朝中期,选择了地处中原条件优越的邢台,统治整个商朝,实现了"中兴”大业,盛时疆域东达黄海、西至青海、南到洞庭湖、北达渤海,改变了商朝的政治地理布局,对后来的城市发展和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看那中轴线左侧的"邢侯台"建筑(作为邢台市城展馆的副馆)主要用于祭拜天子,象征着邢侯的权利和威仪。西周时期,周公旦第四子姬苴,被封为邢侯国国王时,建筑了这个召令邢国周边的诸侯国家的"邢侯台”(位置在今邢台市顺德路一幼附近,有"古邢台"碑)。明代李攀龙知府曾有《登邢台》诗为证:"郡斋西北有邢台,落日登临醉眼开。春树万家漳水上,白云千载太行来。
"你看那"古檀台"(和路左边的"邢侯台"相对),影显了当时赵国的亮丽风范。古檀台为战国时期赵成侯所建,"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它不仅用于登高望远,彰显其雄心壮志,还是重要国策的发布地,如"胡服骑射"。该馆作为地名馆,聚焦与中国历史进程、邢台城市发展息息相关的各个时代闪耀的历史人物,彰显着邢台非凡璀璨的人文魅力。
邢台历史大事记地刻,记载了具有建城史3500年的邢台,历经朝代更迭,邢台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建立自己的家园。发生在邢襄大地上的一幕幕人、事、物历史片段,甄选了150件大事雕刻在中轴线上,展示着邢台悠久厚重的历史进程。
广场上文化轴线的北端,便是邢台市城市规划展览馆。以"太行泉城美丽邢台"为主题的城展馆,在6800平方米的主展馆里,以声光电多媒体智能技术传媒形式,把"华北历史第一城邢台"的历朝历代文化分布在四大展区内。
一、"泉润万物,印象邢台“展区。泉城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游人目光。泉水不仅滋 养了这片土地,也孕育了这里的人文精神。在这里,使我们看到了"上古因泉设邑,当今以泉兴城"的生生画面。
二、"五朝古都,十朝雄郡"展区。从黄帝凿井,到祖乙迁邢,从邢侯建国,到后赵建平,从开元盛世,到太平明清,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圣贤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动人印记,彰显了邢台历史作用。
三、"科学擘画,绘就蓝图"展区。从展板上一清二楚的看到了邢台的未来前景,特别突出的展示了邢台高新区、高铁新区的崭新局面。
四、"与你同行,共创未来"展区。用科学技术与人文交织的叙事方法,让市民触摸到城市发展的温度,它不仅是市民了解家乡变化的窗口,也是外界认识邢台的一张名片。
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眼看着画面上的智变,思考着新时代的邢台发展,感受着城乡规划魅力和文化动力,鼓舞着人们为推动邢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眼看着到吃午饭的时间了,小孙女还不想离开展厅,我只好给她买了个声控小夜灯玩具,才哄着她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这才叫——
太行泉城古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