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一段记忆
文/林水火(福建)
记忆的童年已在远方
一些被地圈定的乡土烙痕融入灵魂胎记
挣扎在浪尖于风沙的颠覆
在一场唤醒的吞吐里头
似乎站起了加速心跳的梦幻的潮湿之歌
贫瘠在肥沃的眸光里好奇而有趣
大的小的狠狠地打捞
似乎呈现在赤脚的沙丘与牛背上的动听
摆正一面镜子复制的影子
长说小说混合在年久的洁白与褶皱
夜色到黎明的岁月段落
兴奋着来自于白天窗内不仅仅是纸上喧嚣
折叠一番离舍的复杂微笑
些许甜蜜的面画
定格在彼此共生的小小喜欢
点评:这首诗《唤醒一段记忆》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记忆长河中童年片段的苏醒过程,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忆和感悟。
以下是具体点评:
一、意象独特,富有表现力:
“地圈定的乡土烙痕融入灵魂胎记”:将乡土的记忆比作“烙痕”和“胎记”,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童年经历对个体灵魂的深刻影响,这些记忆如同与生俱来的印记,无法抹去。
“挣扎在浪尖于风沙的颠覆”:用“浪尖”和“风沙”的意象,描绘了记忆的起伏和动荡,暗示了童年经历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贫瘠在肥沃的眸光里好奇而有趣”:以“贫瘠”与“肥沃”的对比,展现了童年视角的独特性,即使是在物质匮乏的环境中,孩子的眼中依然充满好奇和趣味,这种反差突出了孩子天真烂漫的天性。
“赤脚的沙丘与牛背上的动听”:通过“赤脚的沙丘”和“牛背上的动听”这些具体的场景,勾勒出乡村生活的图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诗意。
“折叠一番离舍的复杂微笑”:用“折叠”和“离舍”来形容记忆的复杂情感,既有不舍,也有释然,微笑中蕴含着丰富的情绪。
二、结构清晰,层次分明:
全诗分为五个小节,每个小节围绕一个核心意象展开,层层递进:
1. 第一小节:开篇点题,写记忆的唤醒,以及童年乡土记忆的深刻影响。
2. 第二小节:描绘童年记忆中的具体场景,以及对这些场景的感受。
3. 第三小节:进一步展现童年视角的独特性,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
4.第四小节:从视觉(镜子复制的影子)和触觉(洁白与褶皱)等感官角度,描写记忆的载体和痕迹。
5.第五小节:总结全诗,表达记忆中的美好情感和对过去的怀念。
三、语言精练,富有韵律:
诗歌语言精练,没有冗余的修饰,却能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绪。
诗中运用了一些叠词和重复,如“似乎”、“狠狠地”、“年久的洁白与褶皱”,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句式灵活多变,长短句结合,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富有音乐性。
四、情感真挚,引人共鸣:
整首诗弥漫着一种怀旧和感伤的情绪,作者对童年记忆的珍视和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情感真挚动人,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和那些珍贵的记忆。
总而言之,《唤醒一段记忆》是一首优秀的现代诗歌,它以独特的意象、清晰的结构、精练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成功地描绘了记忆的苏醒过程,展现了童年记忆的美好和力量。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更是对普遍存在的人类情感的探索,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