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后:曾同台竞技
《再见了,亲人》的高芸老师
济南市章丘区曹范学区学校 邢介进
2005年春,在章丘市原实验小学,即现在的汇泉小学,一场围绕《再见了,亲人》的同台竞技,让高芸老师和支玉恒老师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那是一场教学竞技与教育情怀的精彩较量,如同教育长河中的两朵浪花相互撞击出绚烂的水花。
二十年前的同台,情感与教学的交融
《再见了,亲人》是一篇小学语文精读课文,主要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十年前,支玉恒老师凭借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课文深刻的理解,在讲台上展现出了一种沉稳而又极具感染力的教学风格。他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舵手,引领学生们在情感的海洋里遨游,深入体会文中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之间那血浓于水的情谊。
而高芸老师,当时作为章丘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的佼佼者,带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在讲解《再见了,亲人》时,她以独特的教学视角和细腻的情感解读,给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善于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去捕捉那些细微的情感波动,通过角色扮演等创新方式,让学生们身临其境,感受文中人物的心境。我作为一名听课者,对高芸老师充满活力与创意的课堂教学留下深刻的印记,现在想来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她的引导下,学生们对课文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深入到了情感的内核。
二十年间的成长,教育路上的砥砺前行
与支老师同台竞技后,高芸老师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教育成长之旅。她深知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于是她深入研究教育心理学。她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理解情感类课文时有着不同的心理机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更容易被直观的情感表达所打动,基于这些研究成果,高芸老师调整了自己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方法上,高芸老师更是不断创新。尤其是我校2016年进行“智简课堂”教学以来,她置身于三尺讲台,将“谋划会学、聚焦学会、自主乐学、探究创学”的教学理念深植于课堂,以学习任务单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以“自学—互学—展学—促学”为基本模式的“智简”课堂打造的炉火纯青;她秉承“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的精神,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效”字上做文章,在“智”字上明方向,在“慧”字上谋致远,努力走在“智简”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她率先垂范上示范课、做课题研究,做点上引领,面上辐射,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地走在探究“智简课堂”的路上。
二十年后的成就,教育的传承与创新
二十年后的今天,高芸老师已经成为了章丘区小学语文领航教师,她的教育成果斐然。
她所教过的学生在语文素养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阅读理解和情感表达上。她的学生在各类作文比赛和语文考试中屡获佳绩,有5名学生的文章,还发表在《家庭教育报》和《齐鲁少年》上。也已经成为教师的阿红说:“高芸老师对情感类课文的教学,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文字中细腻表达自己的情感。”
高芸老师还积极响应号召,经常到偏远学校进行课堂展示,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给更多的教师。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情感的力量。
高芸老师在这20年间,曾先后获章丘区板书设计大赛一等奖,章丘区教师素质大赛一等奖,章丘区优质课一等奖,章丘区教学能手,章丘区优秀教师章丘区优秀班主任,济南市“优课”,济南市优秀乡村教师,济南市优秀班主任,章丘区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章丘区第十七届、十八届人大代表,有多篇文章在《新校园》《山东青年报》《山东教育报》《未来教育家》《语文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发表。
高芸老师在这20年间,做幽兰躬耕课堂,学翠竹虚心拔节,仿秋菊无惧风霜,似红梅唤醒百花。
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高芸老师会把这些年的收获用心打包储存,带上为党育人的热情,带上为国育才的初心,与拼搏相拥,迎接更加灿烂的明天!





玫瑰手绘折扇、玫瑰国画
订购热线: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