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家岭,这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土地,是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间中共中央领导的住所。当年,这里曾掀起大生产运动与整风运动的热潮。如今,中共“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成为可供参观的重要历史遗迹。
杨家岭革命旧址坐落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处的杨家岭村。1938-1940年以及1942-1943年,中共中央在此领导中国革命。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毛泽东在此居住。1940年秋,因中央大礼堂等工程建设,环境喧闹,毛泽东等领导人和部分中央机关迁至枣园。1942年,又回迁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再次陆续搬往枣园。

在此期间,毛泽东撰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诸多重要文章。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于此处召开,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同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盛大举行。如今,此地作为革命圣地,面向公众开放。
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杨家岭持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同时领导解放战争,还推动了大生产运动与整风运动的开展,召开了党的“七大”以及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中央大礼堂在此建成。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七大”选举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担任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及中央书记处主席。

自此,毛泽东始终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一职,中国共产党也发展成为仅次于苏联共产党的世界第二大政党。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1938年11月至1943年5月,毛泽东在此居住。1940年秋,由于中央大礼堂的修建,他迁至枣园居住,1942年又搬回杨家岭。1943年,毛泽东等领导人陆续从杨家岭搬往枣园。

在此期间,毛泽东挥笔写下《五四运动》《青年运动的方向》《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共产党人>发刊词》《纪念白求恩》《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等诸多光辉著作。
此地作为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长最久的驻地,其间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事件。
1946年8月,毛泽东于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一事世人皆知。针对当时盛行的“恐美病”,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这一著名论断。
1939年7月,周恩来从杨家岭驻地出发,前往中央党校作报告,途中坐骑受惊,他不慎摔倒在石岩上,右臂骨折。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致使右臂终生残疾,只能弯曲六十度。
1939年9月初的一个傍晚,毛泽东偕夫人江青、刘少奇、张闻天携夫人刘英、博古、李富春与夫人蔡畅等,在窑洞前为邓小平和卓琳、孔原和许明举办婚礼聚餐。席间,孔原被战友们灌得酩酊大醉,而邓小平酒量不凡却未醉,原来是李富春等人巧妙用计,以水代酒,使邓小平免于醉酒。

确立毛泽东思想
杨家岭,这座原本籍籍无名的陕北小山村,因中国共产党与中共中央的进驻而声名远扬、蜚声中外。在这里,诞生了一系列推动中国历史巨轮滚滚向前的重大决策,诸如百团大战、精兵简政、大生产运动;在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进程中一场又一场至关重要的会议,像延安文艺座谈会、中共六届七中全会、中共七大;在这里,问世了一篇又一篇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的光辉著作,如《整顿党的作风》《新民主主义论》《愚公移山》。
中共七大具有重大的历史功绩,不仅明确了党的政治路线,更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郑重写入党章。七大全面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来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力克服了党内的错误思想,让全党尤其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更为清晰明确的认知。它从政治、思想与组织等方面,为党引领人民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基础。
在杨家岭革命旧址之中,矗立着一座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式建筑——中央大礼堂。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此隆重召开。当时,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达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他们代表着全党121万党员。毛泽东同志在此次大会上,不仅致了开幕词与闭幕词,还作了《论联合政府》这一意义深远的政治报告。当我们步入中央大礼堂,内部陈设依旧保留着66年前的模样,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


主席台的正中央,赫然陈列着毛泽东与朱德的巨幅画像。会场后方的墙壁之上,“同心同德”四个大字高悬。两侧墙壁,则对称悬挂着4幅分别写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标语。沿着墙边,24面红旗猎猎飘扬,它们象征着中国共产党历经24年艰苦卓绝奋斗的光辉历程。插放红旗的“V”字形木座,寓意着革命胜利的伟大标志。而在主席台的正上方,一条醒目的横幅映入眼帘:“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党的七届一中全会,成功选举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以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书记处主席。至此,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与组织层面实现真正成熟,达到了空前的团结统一。毛泽东思想正式写入党的旗帜,成为指引全党前行的指导思想。
中共七大历时50天,是党的历史上会期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共举行21次全体会议,也是全体会议次数最多的一次。在党史专家、延安大学教授杨延虎看来,七大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之名载入史册,这既是历史的必然,更是历经艰辛才达成的。


随着毛泽东思想的日臻成熟,以及1943年共产国际的解散,中共七大独立自主地制定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路线、方针与策略。历史已然证明,这些路线、方针和策略是完全正确的。此外,中共七大还深入总结历史经验,将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作风,高度概括为三大作风,分别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从中共六大到中共七大,受战争、交通阻隔等因素影响,两次会议间隔长达17年。在此期间,召开的六届六中全会、六届七中全会以及开展的整风运动,为七大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思想与组织基础。1942年2月至1945年4月,以延安为中心,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整风运动。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的诸多重要著作便是在杨家岭的窑洞中撰写而成。

1942年2月,毛泽东相继发表《整顿党的作风》与《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一场以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全党全面铺开。同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于会上发表讲话并作总结,清晰阐明革命文艺为人民服务,且首要为工农服务的根本方向。
此次整风运动秉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着重提升党员的思想认识,致力于团结同志。全党整风运动,不仅是一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更是一场破除党内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与苏联经验神圣化错误倾向的伟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整风,实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全党新的团结与统一,为加强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增强党的战斗力,提供了成功范例与伟大创举。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