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上花园——鼓浪屿
作者:许照煦
我应中国作家诗人文化传承交流峰会暨盛世华夏杯中华黄河杯颁奖大会组委会之邀,于三月二十八日前往厦门华侨大学参加颁奖大会。”
文友们怀有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世界展示高雅,文明、和谐的中华文化,从全国各地汇集到厦门,当我们迈下列车,步入厦门,正是春暖花开,天气宜人,文友们身着春杉,不仅轻松自如,更有精神焕发之势。
当我步入华侨大学,早已恭候着的阿玲老师热情洋溢地迎了上来,既热情地问寒问暖,又透切地安排住宿、用餐。更使与会者心情愉悦,温暖如春,忘记了路途的一切疲劳与艰辛。
会议第二天,参会人员怀着获奖后的余兴,在白鹭主编带队下,兴高采烈地再次采风了海上大花园——鼓浪屿。
文友们一乘上大客车,民族文化的传播者——美女舞导的话闸子就打开了:“海上大花园——鼓浪屿,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下辖的一个街道,原名“圆沙仔”南宋时期命名“五龙屿”,明朝被称为“鼓浪屿”,因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从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卫星岛之一。
一个面积只有1.91平方千米的小岛,却似美丽的海上大花园,岛上竟汇集了国内外别具一格的建筑数量1000多座。诱惑了西方英美等18个国家前来岛上设立领事馆,各国建筑风采别具一格。因此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除了利用炮火对东方世界武力侵犯,还利用宗教文化传播作为工具征服人们的思想,而这一举动比侵略清朝还要早数百年时间。外国势力侵略中国的过程中,领事馆往往是急先锋……
为了深入了解西方列强国侵华的胡作非为,我们怀着爱国的满腔热情登上鼓浪屿,实地采风美国等列强国在海上花园——鼓浪屿建的领事馆,从中领略外国列强侵略东方国家的狼子野心。
从龙头码头乘上人们拥挤不堪的轮船后,轮船一声长鸣,缓缓地向前行驶着,厦门沿海的高楼大厦闪电般地向后退去;向前看,鼓浪屿宛如一块晶莹、美丽的碧玉,漂浮在蓝色的海面上。正当我们全神贯注、凝神瞩目,观看厦门美景之时,20分钟的轮渡结束了。
我们在舞导娓娓动听话语中随大伙从内厝澳码头登上鼓浪屿,只见岛上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整个岛上没有一辆机动车,而且岛上干净整洁,环保安宁。我们在舞导美妙导游词中进入港仔后沙滩,它位于菽庄花园西面,与菽庄花园毗连,沙滩宽厚,沙质细软,坡缓浪平,海水流量小,这些特征使得港仔后沙滩成为人们理想的天然海滨浴场。它的美名还来源于历史传说:
南宋时期,元兵入侵,南宋皇帝在丞相陆秀夫,大将张世杰的护卫下,落荒而逃到厦门,准备从鼓浪屿港仔后前往嵩仔入粤。然后渡海遇到破涛汹涌,眼看就要葬人鱼腹,在这关键时刻,皇帝将腰带解下投入海中,海面顿时风平浪静,小船得以安全度过,此后这片海面称作为“金带水。”
更可喜的是沙滩眼前就是小金门,大担二担的美丽的岛屿,和谐的环境,促使文友们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了,大家仰望宝岛台湾,情不自禁地即兴作诗。白鹭主编做了开场白:诗在远方,诗在生活中,诗亦在春天里。花的季节,春天是生命的蓬发,春天是含有诗韵的华章,春天是诗人情感的伊甸园,愿文友们面对和谐的环境,放声吟唱吧!
文友们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想要抒发自己的情怀。其中有:
统一中国收台湾(文赵耀兰 山西吕梁)
瑞金长征到延安,古田会议放光芒。遵义会议指航线,党的领导指挥枪。
东征红军宣抗战,扩红筹款增兵源。全国抗战立誓言,八路抗日平型关。
三战三捷守吕梁,捍卫延安晋西南。百团大战抗日寇,自力更生南泥湾。
重庆谈判住红岩,沁园春雪北风光。建国立都中华强,中国人民挺胸站。
抗美援朝世名扬,打败美帝国久安。两弹一星亮五常,世界和平国人欢。
国盛民富百业旺,脱贫致富达小康。天下大同想台湾,今游厦门隔海望。
鼓浪屿望日月潭,厦门金门相对望。北京台北虹相牵,一国两制民心安。
统一祖国大势到,国人牵手齐欢笑。
2025年3月28日作于福建龙岩红都长汀
文侣鼓浪屿 (文陈正兴)
文友同舟鼓浪屿,朝发暮霭伴归程。
椰树蔽日连天碧,鹭岛临潮涌雷声。
诗客抒怀云外涌,岩颠纵日画中萦。
琴音绕巷千楼异,一水忧牵两岸情。
2025年写于华侨大学
……
文友们豪情满怀吟唱,一下子涌现了几十个,文友们的喝彩声,鼓掌声,深深打动了过往行人,使采风活动推向了高潮。众多的过往行人情不自禁地止步静听, 鼓掌喝彩,有的甚至摄影录像。个把小时诗歌朗诵,促使围观者越来越多,由于时间关系白鹭主编只得宣布暂停了。
紧接着在舞导的带领下我们采风了日光岩:日光岩海拔92.7米,是鼓浪屿最高的山,是看鼓浪屿全景最好的地方。有人说:来厦门不上鼓浪屿不算到厦门;应该说是“来厦门不登日光岩不算到厦门。”日光岩以前叫晃岩,也称龙头山,与厦门的虎头山隔海相望,一龙一虎把守厦门港。叫作“龙虎守江”。
我们走过新修的山门,迎面看到是巨石上的三幅摩崖石刻:分别是“鼓浪洞天”、“鹭江第一”,“天风海涛”署名是林鍼。乍一看,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同一人所书,其实呢?是三个人在三个不同时期所题写的。最早和昨晚题诗石刻相差有400多年呢!
“鼓浪洞天”是日光岩最早的石刻,由泉州府同知丁一中于1573年所书,“洞天”就是道教中所说的“洞天福地”,意思是鼓浪屿就像神仙居住的洞天福地一样。“鹭江第一”是由清代进士林鍼所题。鹭江就是我们坐船过来的海峡。林鍼这个人曾经应邀到美国教中文,回国后写了一部《西海游记草》,内容是介绍美国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近代中国赴美第一人。“天风海涛”是1915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所题,要想感受一下什么叫“天风海涛”等一下我们到岩顶就知道了。
我们接着看这个巨石下的寺庙叫日光寺,原名叫莲花庵,它以石为顶,又叫“一片瓦”。建于明朝,为什么叫日光寺呢?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每当太阳从对面五老峰升起的时候,莲花庵最早沐浴在阳光里,因此而得名;第二种说法是右边岩石上有“晃岩”二字,当年郑成功带兵打仗,路过此地时,见这里风景秀丽,鸟语花香,景色赛过日本的日光山,因此就把“晃”字拆为日光二字,因此而得名为“日光岩”。
日光寺是一座精巧玲珑的袖珍式寺庙,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它的大雄宝殿与弥陀殿是对合而设的,这样的寺庙布局在全国是唯一的,1936年,我国著名的弘一法师曾经在此闭关修行八个月。
过了日光寺我们沿着古道拾阶而上,两旁巨石夹峙,还有“九夏生寒”,“鹭江龙窟”等石刻。“九夏”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夏天最热的90天,“生寒”说明它非常凉快。“龙窟”自然就是龙住的地方,相传鼓浪屿曾经住过5条龙。
再往前走看到一个小石门,看上去非常普通,其实它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了。这就是当年郑成功屯兵的地方,叫龙头山寨,这个就是寨门。当年国民党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将军来到此地,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七绝诗: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当年古壘今犹在,日光岩下忆英雄。旁边还有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一首七绝: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虫沙猿鹤有时尽,正气觥觥不可淘。这些都是对郑成功的丰功伟绩,民族气节,有力的赞叹……
穿过古寨门,我们往右边看,“脚下尽是山更好”,这是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的题刻,笔法、俊逸、潇洒。他写在这里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鼓励我们继续往前爬,美丽的风景还在后面呢!
现在我们继续往上爬,前方就是“古避暑洞”,是个很有特色的山洞。两旁石壁似乎支起从天而降的巨石,给人以泰山压顶的感觉。这四个字是台湾四大诗人之一,施士洁所题写。站在此地,你就真感觉到这“古避暑洞”的含义——天然空调。转过古避暑洞往上有蒋鼎文的一首诗《日光岩铭》: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真是动感十足啊!
蒋鼎文是什么人啊?他是蒋介石的老乡,五虎上将之一。受蒋介石指令来厦门镇压十九路军,事成之后,心情非常好,就特意登鼓浪屿写了这篇铭文。
耄耋之年的我在文友的陪同下,一路上人们用惊奇的目光看着我,现在我终于登上了日光岩顶峰,举目四望,东南西北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我往东看,是厦门市区,中山路,厦门大学,南普陀寺,两栋300米世贸海峡大厦尽收眼底:东南方向还能看到台湾地区所管辖的金门列岛,大担,二担岛;南面是漳州开发区,南太武山群山倒影,气势非凡;西面海沧投资区近在眼前,嵩屿电厂,国际货柜码头,一片繁华景象;北面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悬索桥,海沧大桥,气势磅礴,还依稀看到杏林大桥,厦门大桥,俯瞰鼓浪屿千姿百态,各式各样的建筑非常漂亮……
由于顶峰人数限定在30个左右,故不能久留只得恋恋不舍地随着阶梯下了顶峰。上山容易下山难,此时我抬头四望不禁有些胆战心惊,手脚发软啊……
到了日光岩脚下,早已恭候着舞导的话闸子又响了,她又带我们进入菽庄花园:菽庄花园的主人名叫林尔嘉,是鼓浪屿有名的大富翁,菽庄花园坐落在海边,利用天然的地形借山藏海,巧为布局。它分为藏海园、补山园两部分。各造五景。藏海园五景为眉寿堂(又为谈赢轩)王秋阁、真率亭、四十四桥、招凉亭;补山园五景为:顽石山房、十二洞天、亦爱吾庐、听潮楼、小兰亭。以后又陆续建了小板桥、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伞亭等,园内各景互为补充,错落有序,浑然一体,远在海上,海在园中,它既有庭院、小园精巧雅致又有浪飞鸥翔的雄浑壮观,动静对比,相得益彰,游人至此,流连忘返。
藏海一路走来不见海,到了花园门口,甚至进了大门仍不见海。一堵高墙挡住了视线,偶回首,园门内侧楣上高悬“藏海”匾额赫然入目,顿时领悟藏海的意蕴,转出月洞门,突然好阔天空,大海奔腾而至,这种先藏而露地手法收到神奇的效果……
巧借:林尔嘉把临海的坡面,海湾里的礁石,涨落的潮水,全部利用起来围地砌阶造桥建亭,使原来十分狭小的海湾,借四周自然美景为铺垫,变成涵纳大海,视野旷大,颇具层次的海滨花园。特别走在四十四桥上,面地辽阔的的海空,谁也不感到其小,却感到花园之大,,远方的南太武,山下的屿仔尾,罗列的担峪、青峪、语峪,眼前的日光岩,英雄山,前方的海沧嵩岭角,以及翻飞的海鸥都成了花园店外景。菽庄花园有著名的“四十四桥”,它由四十四座桥连接而成,犹如一条弯弯曲曲的长龙,俯卧在蓝色的大海上。桥的旁边有“十二洞天”,它是一座巨大的假山,洞内设计复杂奇特,貌似出口的地方,其实是“死胡同”,我们花了三牛二虎之力才走出了菽庄花园。
随着舞导动听话语我们来到的是皓月园,它位于鼓浪屿东部的覆鼎岩,它是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主题花园,公园里耸立着高大雄伟的郑成功雕像,占地二万平方米,为了纪念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的功绩,福建省政府和厦门市政府在此建立了郑成功纪念园,郑成功巨型石像已于1985年8月27日落成,这位虎将之威武从此永驻福鼎岩上。
雕像高15.7米,重1817吨,由37层625块泉州白花岗岩精雕细作而成。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地形险峻,气势磅礴,他与海中的剑石印斗石鼎足而立。
覆鼎岩临海,顶天立地的郑成功雕像成为园中的主要建筑,他也是中国历史人物雕像中最大的一座,园内青铜群像大型浮雕再现了当年郑成功挥师东渡驱荷复台历史场面,皓月园景色迷人,明代建筑与海滨的沙鸥,树木海景山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图画。
鼓浪屿的美景美不胜收,我喜欢海上的大花园——鼓浪屿。但我想到十九世纪西方列强,特别是美英帝国在这里横行霸道,肉食强争,并以此为侵略中国的跳板,干尽了伤天害理的勾当,今天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倒要看看他们败落后的建筑。
我们在舞导带领下来到了三明路26号,映入眼帘的双层大三角圆柱欧式红砖洋楼,便是在此静谧守候了百年的美国领事馆。
美国领事馆旧址平面呈“H”形,立面采用横竖三段式及三角形山花科林斯住式。严谨的荷兰式砌法,使得整座建筑稳重、实用而又美观。呈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风靡一时的古典复兴建筑风格。
曾是18个国家公共租界的鼓浪屿,岛屿面积虽小,却领事馆林立,而美国领事馆素有“鼓浪屿最精美的领事馆”之称,建筑三面围着花圃庭园,面朝鹭江,主体以红白两色为基调,东西两面矗立着白色的二层通高大圆柱,气派不凡。四面山墙呈五个大三角,作为屋顶装饰。整体给人以洗亮明快,流畅舒展的审美体验,尽显现代风采。洋楼亭立于绿茵之中,庭院美景、美不胜收,站在设于壁炉于烟囱之间的景观天台,举目望去,更是能沐浴着海风将鹭江胜景尽收眼底。晨昏之时则可以在此静听潮起潮落、海涛波声,可谓心旷神怡。
美国领事馆建立后,历经清朝的同治、光绪、宣统三个时期后,跨越军阀混战,1941年底曾被日军所封闭。到1948年美国政府重新派代表到厦门结束馆务手续,相关领事馆善后事宜交由美国上海总领事办理,厦门美国领事馆曾被借给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使用。
此时,我站在美国领事馆前,望着这座独特的西方古老建筑,浮想联翩美帝侵华的一幕一幕惨景在脑海里萦绕:
那是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天津、牛庄等十几个城市成为商埠,外国人可以在中国腹地游历、传教……
《南京条约》规定厦门为通商港口,于是当时的厦门就有许多外国人在活动。殖民者开始认为鼓浪屿是个不卫生。不宜居住的地方。后来事实打破了这个观点。西方列强开始大批地登上鼓浪屿,建立自己的别墅,楼阁……
1844年7月,美国政府命令其驻北平(北京)大使馆委派哥伦布到厦门设立“交通邮政办事处”兼行领事之职,同时筹备建设领事馆,旋即选址于鼓浪屿田尾“球埔边”,1865年该办事处郑氏升格为美国驻厦门领事馆,以三和路(今三明路)26号作为办公处。美国驻厦门领事馆领区兼管闽南、闽西。
从清同治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97年间,美国驻厦门领事馆的领事们,根据美国政府的指示策划了一个又一个阴谋。在19世纪对华鸦片战争,掠卖华工过程中干尽了坏事。
1866年——1872年美国驻厦门领事馆领事李仙得,还是臭名昭彰的人口贩子。不断干涉中国内政。
1901年美国驻厦门领事巴詹声,根据美国政府要求中国“门户开放”的政策,提出要把鼓浪屿开辟为“万国公地”的要求。1902年《厦门鼓浪屿公地章程》和《续订公地章程》开始生效,从此,西方列强纷纷入侵国境,鼓浪屿成为世界各国的“公共租界”。实际上成了外国人的天下。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军独占了鼓浪屿,所以美国在鼓浪屿的领事馆一时被封闭,直到抗日战争胜利。
1948年美国政府重新派代表到厦门结束馆务手续,相关领馆善后事宜交由美国上海总领事办理,厦门美国领事馆曾借给菲律宾驻厦门领事馆使用。
这里仅仅是美帝利用鼓浪屿领事馆为立足点,侵略中国点滴罪行,其实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罪行数不胜数,中国人民务必牢牢地记在心上。
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赶走了驻住在鼓浪屿的一切外国列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屹立在世界东方,带着满目疮痍的鼓浪屿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鼓浪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它是历史上闽南地区远度东亚,东南亚的重要港口,闽南地区远度重洋又返回大陆,落叶归根的华侨群体,有常常选择在这里落户安家。因此兼具中外特色的历史建筑在鼓浪屿上数以千计,它们共同构成了鼓浪屿独特的建筑风情,诉说着诸多华侨奋斗在海外的人文往事,也孕育着鼓浪屿多元包容的精神气质。
如今人们在鼓浪屿的小巷穿行,每一幢建筑的门楼就是一道风景,形态各异,风格不同,虽是外行,但观其形制,总是与整个大楼、甚至整个岛屿的建筑紧密吻合,且有独到之美,令我眼顺。
鼓浪屿的风采成了中国第52个世界遗产,厦门的浪漫文化在这里显示无遗,鼓浪屿是个宁静美丽的小岛,这里有着各种风格迥异、中西合璧的建筑,汇集了各种特色的食铺与商铺,充满着文艺范儿。
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光拉科夫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鼓浪屿申遗成功,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
鼓浪屿近千座历史建筑,为回顾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这一百年间的沧桑巨变提供了独特的素材和例证,更证实了美国等列强国一伙侵略中国的罪恶野心。
驻足这些建筑前,久久思索:妆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在海上花园——鼓浪屿,参杂进这些外国建筑,使鼓浪屿更加丰富多彩。眼看着列强国关门萧条的冷落。但在历史沉淀后或许许多雕花门楼已经逝去了最初的华丽,但那蜿蜒在门楼上的常春藤却依然在诉说他们的生机与活力,而且我相信,他们将会永久地记住这些历史……
不知不觉地到了下午四点,文友们边看海上花园的美景边恋恋不舍地走向三丘田码头,乘上轮船时,还回头展望,依依不舍地离开鼓浪屿。
姓名 许照煦 笔名 许照宇 汉族 大专学历 高级教师 从事教育工作 2000年开始创作 《许照煦中短篇小说集》由国家团结出版社出版《越女人生》《梦幻年华》由今古传奇出版发行 长篇小说《历练人生》《我的散文》第一卷由现代作家出版社出版 中、短篇小说《毛囡》、《逃亡地主的生还》、《选对了夫家嫁错了郎》、《府奶奶》、《阿福让妻》等已出版 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近80万字 在县级 省级 国家级获奖作品上百篇。现在是 中国小说学会会员 中国大众文学学会会员 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山东散文学会会员 金华市作家协会会员 浦江作家协会会员 上海文艺网签约作家 今古传奇杂志签约作家 世界文学签约作家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053488.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