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视生命,让生命闪光
文/纪昀清
前不久,我刚回家,就听说本村有位年仅23岁的小学女教师忽地自尽了,令我惊诧不已。几天之后,又听说本村有位20岁女孩投河而死,让我震惊之余又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前者是情感受挫,后者据说是不小心碰坏了教室玻璃,加上经济拮据,父亲不肯出资照价赔偿,因而辍学在家,无所事事,又逢邻居一名同龄女孩在外地打工归来挣了不少钱将高楼盖起,相比之下,一向成绩斐然而又不能念书的自己仿佛百无一用,生活压力过重,致使其自寻短见。
花样般的年华还未真正品味到人生的意义,就这样结束了自己年轻而又宝贵的生命,这是何苦呢?
本村女孩将生命看得轻如鸿毛,与遭受震灾重创的求生者相形见绌。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截至5月24日12时,遇难人数已达60560人,这么多人没有一个不想好好活着。假若他们还能活着,定会与震灾抗争到底。还有数以万计被废墟掩埋的求生者正待救援。
其中,创造生命奇迹的也不乏其人。例如,四川某市一位53岁的中年男子和彭州的一位61岁老妪被废墟掩埋分别长达160多小时和196小时。前者凭吮地面水,后者靠食烂菜叶来维持生命,终被获救。又有一名女生,腿被压断,皮骨仅有一丝相连,为了逃生,她狠下心,举起石块遂将皮骨砸断。还有一位男子和其老母双双用臂弯和身体保护着仅有三个月大的婴儿,自己却被瓦砾活活砸死。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他们都创造了生命奇迹,奇迹所以会发生,皆因他们心中都有一种强烈的求生欲望或让别人生还的夙愿。
他们的顽强求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活着真好,生者就该好好地活着。
怎样活着,生命才富有意义呢?
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请问,你有悲悯之心吗?
“2008年5月19日——5月21日,国家降半旗,深切哀悼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这一刻,山河齐哀,举国同悲;这一刻,国旗缓缓而降,生命的尊严冉冉升起;这一刻,为我们的民族凝聚生的力量。”
美联社评论说:“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为除国家领导而外的人进行全国性哀悼。”
不仅如此,温家宝总理亲赴绵阳九州体育馆看望受灾群众时就一直强调:“抢救人的生命是我们这次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决不会放松。”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领导以人为本、情系民生、珍视生命的治国理念和悲悯情怀。当全国人民为地震罹难者默哀时,有句留言写得好:“就是这短短的3分钟,我们什么都不想做,只想哭。”哭是对逝者的哀思,更是发自肺腑的悲悯情素的表达。没有这种情感,生命何谈富有意义?否则,生命只能在自私无情的岁月里虚度殆尽。
本村女孩有这种悲悯之心吗?如果有,她们就不会不考虑自己撒手人寰之后,父母是何等的悲痛欲绝!父母含辛茹苦将自己抚养成人,而自己还未尽丝毫孝道就抛弃他们而去,难道不残忍吗?年迈的双亲难道能安享晚年和欢度余生吗?
无独有偶,在我校5月19日下午举行的默哀仪式中,有的学生却东张西望、窃窃私语,这难道是富有悲悯之心的表现吗?
再请问,你有感恩之心吗?
记得震灾中的一名小女孩被废墟掩埋长达八小时后才被发现,当记者询问她的境况时,她却从容淡定地说:“我活着,我很快乐”。
她为什么快乐呢?她的好些同学都被震灾夺取了生命,生还者寥寥无几。此时此刻,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奢望。上天让她活下来,她怎能不心存感恩、快乐无比呢?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本村女孩却白白丢弃了对生的渴望,她自以为脱离了人间苦海,升入了极乐天堂,殊不知自己却早已背负起忘恩负义的骂名。
那么,究竟该如何知恩图报呢?
当你面临死亡威胁而又求生心切时,生活中的锱铢必较、恩怨情仇、钱财别墅都早已化为过眼烟云。当你有幸存活下来时,就知道该如何怀揣感恩之心为人处世了。那时,你的不满情绪或满腹牢骚定会大大减少以至于烟消云散。此时你就应当对自己说,我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好好活着。
又请问,当你遭受不幸时,你对生活抱有坚定的信念吗?
试想一下,被废墟掩埋长达160多小时甚或196小时的人尚且活着,其求生的信念是何等坚定!再比如,全国人民在沉痛悼念“5.12”大地震遇难者期间,好多国人举起了“坚强中国坚强汶川”,“中国加油汶川挺住”的条幅,这充分反映了国人的坚定信念: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夺取抗震救灾的全面胜利。
故而,当你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哪怕仅有一线生机,你都不能像本村女孩那样自我放弃,因为坚定的信念是夺取胜利的不二法门。而本村女孩内心受挫力极弱,稍遇一丁点芝麻绿豆大的困难挫折就舍弃生命,着实令人哀叹惋惜。她们顶不住来自外界生活的重压,归根结底是战胜困境的信念在其心中早已荡然无存,是她们主动放弃了生的希望,甘愿走向沉沦和毁灭。她们在毁灭自身肉体的同时,也毁灭了亲人的希望。
我还想问,你有爱心和善举吗?
“地陷天不塌,大灾有大爱。当特大地震发生时,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和海外人士一道,纷纷捐款捐物,截至5月24日12时,捐赠款物高达261.01亿元。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以各种方式都在用爱心抚慰创伤,用真情凝聚希望。”
记得在重庆卫视“抗震救灾大爱行动《孩子不哭》”节目义演中,有一首诗写得好:“妈妈别担忧,天堂的路有些挤,有很多同学朋友,我们说不哭。哪一个人的妈妈都是我们的妈妈,哪一个孩子都是妈妈的孩子,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着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泪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地走。妈妈,我会记住你和爸爸的模样,记住我们的约定:来生一起走。”
大爱之情在这一刻得到升华。
又比如德阳的一位老师“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而他却被钢筋水泥掩埋,后脑被楼板砸得深凹下去。”他就是震灾中的英雄谭千秋老师。
大爱之魂在这一瞬间被展示得入木三分。
还记得,在5月18日下午我校隆重举行的“抗震救灾奉献爱心捐款仪式”中,全体师生和其他工作人员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数额达10624元。还有那些电视上不留名靠捡破烂捐善款给灾区的人们。这样的感人事例不胜枚举。这些人的行为又怎能不是充满爱心的善举呢?然而,在我校前几天刚刚举行的默哀仪式中,正当惠校长声泪俱下地诵读其悼念长诗而又突遭话筒断电时,一部分学生却骤然哄笑,这种行为难道是富有爱心的善举吗?
诚然,善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譬如,当你违反了纪律时,你翻然悔悟了吗?当你与周围的人发生摩擦时,你一笑置之了吗?当你的学习成绩逐渐下滑时,你认真反省了吗?当他人身处逆境需要帮助时,你伸手援助了吗?而这样的善举不一而足。
总之,我们要胸怀悲悯之心、感恩之心、大爱之心,为了某一坚定的信念好好地活着。我们要好好珍视和充分利用上天赋予我们的生命去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惟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会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才会像夜明珠一样璀璨夺目、熠熠闪光!
【《珍视生命,让生命闪光》,2012年12月15日刊载于《新疆教育》杂志;2024年5月,在2013年度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征集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作者简介:纪昀清,本名纪堪迎,陕西周至人,中共党员,周至县职业教育中心一级教师,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七天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江山文学网“柳岸花明”社团总编(先后荣获“江山之星”“社团优秀编辑”“明星版主”称号),周至县传统文化学会副秘书长,《周至春秋》杂志执行主编。从2007年起,相继在中国散文网、散文在线、红袖添香、陕西作家网、中国作家网等知名文学网站及《路遥文学馆》《文學陝軍》《散文之声》《三秦散文家》《当代作家》《人民作家》《纪实天地》《当代文摘》《当代汉诗》《首都文学》《人类的思想》《七天网》《西北作家》《现代美文》《大秦文摘》《品诗》《银河悦读》《当代作家联盟》《作家》《华语作家》《文学前线》《陕西龙山书院》《荒土文学》《般若苑》《周至生活圈》《周至掌圈》《周至文苑》《家在盩山厔水间》《诗韵楼观》等50余家微刊平台发表作品。另有部分作品在《西安商报》《文華》《多爱诗歌》《金周至》等报纸和《长安》《望月文学》《芙蓉国文汇》《易说乾坤》《微光诗刊》《白孔雀诗刊》《秀美周至》《周至县优秀文艺作品选》《最美周至地名故事》《周至扶贫故事》《周至文史》《二曲文学》《李二曲思想研究文丛》《竹林文苑》《周至人文》《绿风》《周至春秋》《耿河》等杂志发表,截至目前共发表散文、小说、诗歌,共计120万余字。除此而外,目前主要负责《周至春秋》(创刊号)、《周至春秋》(第2期)、《周至毛氏》与《周至县标准地名志》(1990-2020)以及《骆谷道的传说》的校对工作。18万余字的长篇纪实文学《砥砺人生》已在“江山文学网”连载完毕。短篇小说《泣血残阳》(共4集)与《三口聚餐》(共4集)分别被江山文学网“有声文学”推出,均由江山知名主播“等到满山红叶时”播讲。先后以“文采飞扬”社团副社长与“柳岸花明”社团总编身份,接受“江山记者部”专访2次。有多部作品获奖:散文《输与赢》荣获全国第二届“孔子文学奖”;诗歌《天堂的你》荣获“多爱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散文《孝行坊》荣获“第四届《望月文学》全国散文大赛”二等奖;散文《秦弄玉的传说》和诗歌《香吻》分别荣获“第三届华人世界爱情文学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短篇小说《三口聚餐》和散文《母亲的道理》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小说故事类“银奖”和散文随笔类“铜奖”;短篇小说《青涩果》和散文《永不消逝的乡愁》《初登泰山》分别荣获“‘经典杯’华人文学创作大赛”小说故事类“三等奖”和散文类“优秀奖”;短篇小说《幸福的滋味》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小说故事类“三等奖”;短篇小说《泣血残阳》《青涩果》《麦子黄了》《我的青春去哪儿了》和散文《哭的语言》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小说故事类“优秀奖”和散文随笔类“优秀奖”;散文《怀念陈忠实先生》荣获“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散文随笔类“优秀奖”;散文《父亲的梦》荣获“渭河有奖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散文《怀念母亲》,荣获“‘首届瞳孔之光’全国青年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大善人王克勤》荣获“七天网首届原创IP大赛”优秀美文奖;散文《葫芦头》荣获三苏文学社“‘东坡杯’文学大赛”优秀奖;散文《清明思亲》分别荣获“第二届‘中华杯’全国文学创作大赛”散文类“优秀奖”和“第二届中华文艺全国文学大赛”散文随笔类“优秀奖”;散文《羊杂味》荣获“海南卫视《艺彩绽放》2023全国原创文学大赛”优秀奖;短篇小说《诱惑》荣获“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二季”入围奖;散文《追忆母亲》荣获“七天网美文大赛第三季”入围奖;散文《正大文人》荣获周至县作家协会“‘圣象艾斯本杯▪我心中的文人形象’征文大赛”三等奖,并荣获周至县作家协会“第五届兰亭文学奖新人奖”等。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