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悟揽胜”系列散文之“人文篇”(16)
百年名居八字沟
文/万美朝 湖北
鄂东北大悟县文化底蕴深厚,名人名居甚多。宣化店镇铁铺村,华氏百年名居八字沟,可谓手屈一指。
沿铁铺村公路拐道向西北方向行进,穿过一片稻田,越过涓涓小溪,便见两座高耸山体。瞬间跃出一派宏大的青砖灰瓦式古代民居群落一一八字沟。八字沟座西面东,沿子午线而建,是中国较传统的徽式“八卦”图建筑群。
走进八字沟,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半个月亮”式的门前池塘。它以其浓郁的中华文化,装点着百年华氏民居的风水宝地。月塘之东,一排高大而挺拔的银杏树,果实累累,像一簇簇珍珠项链,玲珑剔透,金光闪烁,召示着八字沟有不尽的物华天宝;月塘之南,几株山柿树屹立村头,山柿绿如玛瑙,形似灯笼,坠挂在柿树枝头,好一派吉祥景象。
凝神细看,见古建群落,条石座基,青砖砌体,瓦的内外两面,全用灰瓦铺盖,以确保主人冬暖夏凉。
华氏后人华允鼎介绍:华氏先祖,由湖北黄石迁入,时值公元1776年。至今,华氏在此定居,已有249年历史。入住八字沟后的华氏第六代孙华祖勋,利用竹杆河水系,苦心经营,生意日渐兴隆。他先后在河南的罗山、信阳、宣化(今湖北大悟)开设有盐行、布行、染行等产业,并置下田产千担,日进斗金。于清朝中晚期,建成五重五进华氏老屋,共96间,富甲一方。
住足在华氏老屋门楣之下,那高大的门楼,造型别致万状。门楼上方,墙头之巅,雕图画鸟,飞檐翘壁。门楼两侧,雕花石墩把门,富贵庄重。
二重门内,石柱木梁,花格方窗,古色古香;大小院落,清一色的花岗岩石条铺地。廊榭院沿,设计规整。许多花鸟图案,至今仍十分新颖别致。院落一角,石制马槽依旧。据介绍,华氏先人在生意鼎盛时,曾招募家丁数人,养马数匹,置洋枪数支。10日之内,定有家丁骡马护送银两回归。
华氏老屋建筑风格独特。其雨搭、斗拱花样讲究。他们出巨资,聘用能工巧匠,将石材、木材、砖材雕成各式各样的人物故事、花鸟草虫图案,嵌入墙体,显示其豪华富贵。尤其是“福禄寿喜”四字的砖体雕花,字型考究,制作上乘,让人羡慕惊讶。
转楼之下,拱斗之上,出自匠人之手的山水兽鸟图,刀法娴熟,图案活泼,栩栩如生。
正屋庭堂之外墙壁,用草木灰装饰的墙体,呈现出青灰色泽,古朴而典雅。廊榭的落脚石柱上,“吉祥如意”行楷,如高山流水,自然天成。
八字沟华氏老屋,虽历经百余年风霜,却风采依旧。如今,已成为旅游爱好、文化创作者,流连忘返的打卡地。
在第二、第四重老屋,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剧组,曾慕名实地取景。剧中的周恩来、李先念、王震、阎锡山等“要员”,均在此留下“精彩”。
华氏百年名居。其门楼、墙头、门帘、天井、廊榭、院落,古风犹存,为大悟县现存明清建筑群之佳作。他像一座宠大的迷宫,久久抓住了游人的眼球,扣人心弦,让人叹为观止。
走出古朴豪华的华氏老屋,立足月塘之上,放眼四周,但见高山秀水,古木丛林,田园涧溪,好一派自然山水画。
经华允鼎精心指点,见华氏老屋三面环山,一溪北流,南北两侧,各建有碉堡城门。他说,数年之前,有城墙城门。如今,古城己毁,城墙基脚依存。
西山之上,高山仰止,层林尽染。两条山脉顺势而下,形同“八字“撇出。一脉为“青龙山”,一脉为“白龙嘴”,故名曰“八字沟”。青龙山上,由华氏先人筑有一山寨,叫“朝天寨”。山寨之中,奇石屹立,形体千姿百态。
华允鼎老人坦言:“兵匪年代,华氏家族,依托城堡屏障,依靠山寨守护,还有家丁护院,尽管时世不宁,却仍财源广达,富贵无忧。
华允鼎老人为华祖勋第三代孙,也是当地有影响的皮影戏艺人。其唱腔圆润,功底颇深。他的一段“小呛”段子,让人回味。
始笔于2021年,改写于2025.4.28于大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