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请到韩城来》
文/李安民
五月的信风越过龙门古渡时,韩城的青砖开始苏醒。文庙的唐柏抖落千年尘埃,棂星门下穿汉服的少女发髻上,月季花瓣与行鼓的鼓点一同簌簌飘落。这座城,是黄河转身时遗落的明珠,在黄土高原的褶皱里,默默生长着文明的年轮。
您该来触摸时间的肌理——
魏长城的夯土层里,还嵌着战国将士的誓言;毓秀桥的石缝间,仍游走着明清商队的马蹄。普照寺的飞檐挑着盛唐的月光,大禹庙的香炉续写着治水的传奇。在梁带村,青铜器上的饕餮纹正对您眨眼;在党家村,四合院的照壁上,还留着耕读世家的体温。
您该来聆听大地的呼吸——
象山森林公园的松涛,是地球均匀的鼻息;南湖畔的垂柳,正蘸着湖水书写绿色的诗行。八路军东渡纪念碑前,黄河水日夜复诵着激昂的渡河号子;明清街的灯笼下,韩城秧歌的绸缎惊飞了歇脚的燕子。
您该来品尝岁月的馈赠——
羊肉饸饹的酸辣里,藏着游牧民族的豪迈;红甜面的绵甜中,沁着农耕文明的温柔。油酥角的金黄酥皮,包裹着古城的晨昏;花椒酸奶的滋味,让古今在此奇妙相逢。当花椒啤酒的泡沫漫过唇边,您会尝到黄河奔腾的欢畅。
您该来收藏山河的灵气——
大红袍花椒的麻香,是这片土地最炽热的情书;核桃纹路里,刻着秦岭北麓的阳光密码。带一包花椒锅巴吧,让齿间的脆响成为记忆的锚点;摘一颗苹果,把渭北高原的秋色永远保鲜。
五月的韩城,是历史与当代的和弦。当行鼓的节奏撞响文庙的铜钟,当月季花香浸透韩城秧歌的彩绸,您会明白:这里的故事,从未真正成为过去;这里的烟火,永远新鲜如初生的朝阳。
所以,请到韩城来——
让司马迁的笔墨为您接风,让黄河的浪花为您洗尘。这座城,正在时光的渡口等您,等您来认领散落在街巷间的,属于中华文明的基因碎片。
【作者简介】
李安民,70岁,大专文化,共产党员,陕西韩城人,系退役军人、退休警察,韩城秦东救援中心、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队员,韩城职工摄影协会会员,全国壹基金安全家园志愿者,全国警察和老兵马拉松俱乐部会员,从事写作、宣传、运动、手机摄影、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婚姻牵线等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