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天山天池印象
文:刘连成
2019年9月4日,拂晓刚刚来临,我们就乘坐大巴车从北屯出发前往天山天池。一路上为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新疆,知识渊博的小张导游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新疆的发展史。并重点描述了王震将军率领二十万大军开垦新疆的故事。是我对这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军更加敬佩。是这些开拓者改变了新疆的面貌,是他们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让戈壁荒原变为绿洲……
北屯到天山天池的路很远,车程六百余公里,我们足足用了十个小时。路上我们见证了军垦官兵开垦的片片良田,也感受了戈壁滩的荒凉。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几百里的没有草木,没有人烟。应了那句“三百里地是邻居,七百里地是隔壁。”中途也没有驿站,大家要“解手”,司机只好选择一处便于停车的地方,男的选择车左侧的“广阔天地”,女的选择车右侧的荒坡下。虽然很荒凉,大家说说笑笑的“方便”,也不算作一个永远的记忆印入心田。
下午四点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天山脚下,走进了天池景区。
天山天池,它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的博格达峰下的半山腰。
我们乘坐景区区间车开始了天池观光旅游。一路上四周群山环抱,绿草如茵,野花似锦,挺拔,苍翠的云杉、塔松漫山遍野,遮天蔽日。令人振奋的是那直立高大的白杨树,一排又一排的挺立在路边,让我不禁想起那篇《白杨礼赞》课文。忽然,窗外一阵凉风吹来,好清新,好惬意!
沿途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条清清的水流,沿嶙峋山石潺潺而下,水与石相碰,产生了像沸水一样的汽泡,看上去就像一个个晶莹的珠子,在水中上下翻滚。
神秘的“小天池”,清清的池水,静静的水面,传说是西王母梳妆台的“银镜”,又传说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和“洗脚盆”。飘绕的云雾,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还有传说这里是西王母居住的仙境。这些美妙的神话传说,给幽美的“天山天池”景色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来到天池边,凭山临风,顿觉天上人间融为一体。前瞻,天山插云,左右两峰比肩而立,形同笔架,冰川积雪银光闪烁,白云如絮,似巾似帽,与冰山雪岭交相辉映,若静若动,若虚若实,缥缥缈缈,引我生发出无限遐想……
天山好像一位戴着白帽子的绅士,神采奕奕;群山环抱的天池,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祖母绿,更显出了她的高贵与优雅;郁郁葱葱的森林,纵横交织,勾勒着天山的脊梁。
天池是一幅妍丽的山水画,眼下是一汪清澈的碧水,头上是一片明净的蓝天,天照着水,水映着天,微风吹来,水面涟漪阵阵,空气中流躺着洁净与清爽,我深深吸一口气,肺腑舒畅。
水边立着一块石头,上书“天池”两个大字,拔地而起的便是耸入云端的峭壁,山涧里奔腾着淙淙的流泉,踏着数百级木板台阶下到涧边,迎面扑来百丈瀑布的清凉,山谷里卷起白花花、清凌凌、奔腾如电的大珠小珠,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天山天池”。
据导游介绍天池是一个天然的高山湖,海拔1980米,湖面呈半月形,长约3400米,最宽处约1500米,占地面积4.9平方公里,最深处约105米。
把“天山天池”比作一面银镜,是最为确切不过的,能照见蓝天白云,能照见雪山森林,能照见碧草羊群,能照见人间欢乐的身影和笑脸,这一切,都因为“天山天池”,纤尘不染,一碧无垠。零距离地感受“天山天池”,指间分明传递着冰清玉洁的韵味。我在欣赏山水风光的同时,也欣赏生活在这里人们的美丽和幸福。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雅士游览“天山天池”,留下许许多多佳作名篇,一时之间,难以计数。
在行将离别这片神奇土地的时候,我抬头远远望去,那绵延起伏的天山之巅,朵朵白云之间,却依然可见一弯明月,月下云间有一只硕大的苍鹰在山顶盘旋。
这苍茫壮丽的情景,让我想起古代诗人的佳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愿作天池双鸳鸯,一朝飞去青云上”。我崇拜展翅翱翔的苍鹰,“天山天池”是新疆人的自豪,我祝愿新疆人民,像亘古常新的天山明月一样,生生不息地建设现代文明,创造出崭新的奇迹。
美丽神圣的“天山天池”,我爱你!
【作者简介】刘连成,网名苍山一树;退休公务员,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桑榆文学社副社长,都市头条认证编辑。喜欢文学,多篇文学作品在省市报刊及全国网络平台发布。其主要作品:自传《哈拉巴山一棵草》;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沸腾的黑土地》《四平市农业合作化史》;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吉林·双辽农场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