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日第四节
(四月四,伢倪吃只童子鸡)
路边
宜兴地处太湖流域鱼米之乡,自古为宜居福地,历来人口密集村舍错落,鸡鸣狗吠不绝于道。过去宜兴没有专业养鸡场,但却家家户户养鸡。过时过节宰鸡可以改善伙食,平素鸡蛋可以换些买盐钱,所以有人形象地称母鸡是盐罐头。
在这样的氛围里,卖雏鸡生意是不错的,每年刚一开春,便有卖雏人挑着雏鸡笼转村头叫卖。第一批人总推销说他这鸡正好赶上四月四吃童子鸡。童子鸡是指如家有儿女初长成一样,刚刚发育成年,但是还没有来得及交配。宜兴有四月四吃童子鸡的习俗,还讲究这叫元阳未泄,精华尽在。民谚说“二月二龙抬头,四月四凤展翅”。凤展翅大约就是春鸡新成欲展翅凤飞吧。
为什么吃童子鸡是四月四的习俗,估计与崇凤有关,还估计与纪念比干有关。凤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一样是呈祥圣物。许慎《说文解字》说:“凤,神鸟也。”最早的“凤”字便是指鸟群而集之,后来“凤”还派生出了“朋”字,所以有朋实在是人生之祥,碰到危险和困难,只有朋友才能帮助解决。相传这天还是比干的生日,人们说比干像鸡一样是五德之君。韩婴《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夫鸡,头戴冠,文也。足传距,武也。见敌而斗,勇也。得食相呼,义也。鸣不失时,信也。”所以鸡也是祥鸟,北宋《太平御览》说:“黄帝之时,以凤为鸡。”鸡为日中鸟,鸡鸣日出,除黑驱魔。
四月四,刚刚进夏,前有立夏节,后有青精节。宜兴立夏节有吃三鲜的习俗,青精节有吃乌饭的习俗。两个都是大节,所以四月四几乎被人忽略不记,但我们有位叫获榖的朋友却没有忘记,它这时提醒我们该育秧了。《荆楚岁时记》说:“四月有鸟,名获榖,其鸣自呼,农人侯此鸟,则犁杷上岸。”获榖的叫声就是“或榖”或“不榖”,它是吃害虫的益鸟,譬如有人观察过,它一小时竟能吃一百多条松毛虫,所以它是禾木卫士。战国时诸侯谦谓自己不过是封地人民的卫士,所以也自称“不榖”。但是农民听到的不是“不榖”,而是“布谷”,是提醒我们要把稻谷种子布下田了,陆游有诗说:“时令过清明,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倾耳舜弦声。”所以宜兴也有人把四月四日称为落谷节。
四月四吃童子鸡也不是人人都有得吃的,那时毕竟条件差,人粮都不足,哪来这么多余粮喂鸡?再说童子鸡一斤多,长大了宰杀可以改善一家子伙食。但是童子鸡营养好,家里有正在发育的少年吃了大补。现代科学证实童子鸡确实比成年鸡营养好些,因为鸡肉占体重的比例高,而且鸡肉的单位蛋白质含量也高。现在我们天天有鱼有肉,没必要把吃童子鸡当回事了,可那时却是倾注了父母对子女的爱,而且农村重男轻女,女儿往往是吃不上童子鸡的。家长捉了童子鸡宰杀前,还会念念有词:“我家儿郎吃凤凰,明日变成金凤凰。”这就把鸡当凤凰了。童子鸡是独吃的,不与人分享。
2 009年,北京独立学者王红旗,在北京房山龙抬头节龙文化研讨会上说,与二月二春龙节对应,四月四日是夏凤节。
作者简介:
路边,实名朱再平,江苏宜兴人,1959年生。20世纪80年代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学历。喜好文字,著作有小说集《陶女》、散文集《烟雨龙窑》、音韵集《现代汉语通用韵纂》。主编本有《悠悠岭下》《周济诗词集》《周济遗集》《宜兴武术》《阳羡风物》等。现为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