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五一国际劳动节,也是三湖论坛“劳动与创新”主题开坛的日子,我突然想起了三个故事,写出来与各位坛友分享
一、牤牛屯的故事
199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范伟表演的小品《红高粱模特队》,讲述了牤牛屯红高粱模特队为进京表演,从城里请来了一位专业模特儿教练范老师,进行突击指导的故事。
背景是农村,主角是农民,主题是劳动。当范老师第一次引导启发模特队员时,队员不理解,赵队长开始还原他们熟悉的劳动情境,范老师生气的说:咱们抓紧时间行不行?你怎么又扯到劳动上去了呢?赵老师说我们就是干活的人。第二次排练基本步法,范教练讲节拍。赵队长恭喜他不自觉导演了一场劳动的场面。范老师生气了:你怎么又是劳动程序呢?赵队长说因为这个动作就是农民给农果树喷农药吗。当所有的模特队员穿上服装表演时。动作不熟练,分不清劳动与艺术时,范老师再一次生气的说:你为什么总要扯到劳动上去呢?赵队长说了那段最最著名的话:你怎么就不热爱劳动呢?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没有普天下劳动者辛勤的劳动,吃啥?没有普通的劳动者,穿啥?吃穿都没了还臭美啥?“不管乡村都市,还是那少女壮男,你穿的是地,你披的是天,走的是阳关道,奔的是日子甜,千百年创业坚信,才换来这春满家园”。
二、申青林的故事
申青林是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沙窑村人,也是全国劳动模范。他1988年初中毕业以后,先跟师傅学习电焊技术。1991年自主研发一台水套热水锅炉,60元的成本卖了380元,后来被很多的电焊铺老板竞相模仿,生产量高达10万余台。2003年。用旧三轮改装移动式玉米脱粒机。2008年开始研发“制砂细砂一体机”,经过若干次的失败,2017年获得国家专利证书,产品远销20余个省市和国外。近年来他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绿色发展的号召。他和他的公司一直在煤焦领域、建筑垃圾处理综合利用方面进行研发。33年的时间,96项国家专利,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浪潮里,申青林,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坚持劳动在一线,陶醉在实验室,苦恼在失败之后,享受在成功之时。扎根乡里,为民创新。
三、梁家河的故事
国家最高领导人15岁到陕北梁家河,与那里的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管刮风下雨,都在窑洞里铡草,晚上看牲口,经常跟村民去山上放羊,下水挖沟渠,200斤的麦子直接扛到肩上。后来还带领当地的老百姓修沼气池。把在延安市获奖的三轮摩托车换成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解决了梁家河村民很多很多的生活实际问题。他的爷爷是农民,他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他自己也当了7年的农民。到了河北正定,福建宁德,浙江杭州,一直不曾脱离劳动。后来他说:我觉得在我一生中,对我帮助最大的两种人,一种是革命老前辈,一种就是陕北老乡。陕北农村的历练,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了解了老百姓。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他经常说,绿水青山就是近水金山银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跟他这一段下乡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劳动,只有劳动才能生存;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创新;劳动,只有劳动才能建设美丽富饶的伟大祖国。
作者:贾震(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