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三个苹果:镌刻在脑海深处的校园传奇文/李寿新(山东邹平)
退休后有了闲暇回忆往事。一日,我在翻阅早年的笔记本时,惊喜的发现了一首诗,那是当年在校时登载在木工组黑板上,关于五十三个苹果故事的诗篇。这段记忆如同一颗深埋心底的种子,瞬间破土发芽,往昔的校园时光清晰浮现眼前。
记得那时,我们木工组的师傅杨秉栋老师站在那棵苹树前,专注地给木工小组的同学们传授画线下脉的木工知识。大家都全神贯注,沉浸在杨师傅的讲解之中。随后,杨师傅安排大家两人一组,各自拿着墨线盒展开实践操作。他一边耐心指导,一边详细讲解,整个木工组充满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就在这时,九年级二班的孟强同学搬着一条凳子,手拿黑板擦,来到我们木工组的知识阵地——黑板报前。他将黑板擦拭得干干净净,接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开始在黑板上书写起来。大家都专注于手头的木工操作,竟无人留意他何时写完。
吃罢午饭,我瞧见木工组黑板前围聚了许多同学,正小声读着什么。我赶忙走上前去,只见黑板上写着一行粉色的仿宋大字:五十三个苹果 ,一行小字注明:一位参观者的诗。
“我曾在报刊上见到过关于你的故事,
如今翻山越岭来访问你,
你张开一双清洁的手臂将我迎接,
我用一双深情的眼睛向你致意!
你首先让我看到的是,你生活在玻璃窗下,
明亮的室内便是,
书声朗朗的教室,
你常常伸腰探头,
倾听同学们的朗读,
同学们也常常在你的绿荫下谈笑 游戏。
去年春天,
你开了五十三朵花蕾,
同学们每天下午,
都把你每一朵花蕾浇灌。
他们用的是,
辛勤的双手 ,
赤红的心。
他们用的是,
清洁的山泉 ,
晶莹的汗滴。
到了秋后,
你结了五十三个果实,
同学们谁也不来戳你一指,
把你来保护。
他们靠的是,
集体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品质,
他们靠的是
“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呵 ,你开了五十三朵花蕾,
你结了五十三个果实。
这 谱写了多么动人的赞歌一曲,
你 因之常常激动的眼含热泪哟,
那 泪花便化作了,
早晨挂满枝头的露珠。
我 站在你面前,
倾听你充满赞美的讲述,
禁不住胸中激情四溢……
呵 ,苹果树 ,我敬你 ,
更敬那爱你的园丁。
呵 ,同学们 ,
我应该献给你这首诗”
—— 邹平县明集公社
李丽
一九七七年十月
这首诗背后有着特别的写作背景。1977 年秋季开学后,学校组织北寺村部分中年妇女在学校制作被褥,听闻县里要在我校召开勤工俭学会议,参会人员众多,需住在学校。国庆节后,全县学校勤工俭学会议果然在我校顺利召开。会议上,老校长您与承玖老师、秉任老师都作了专题报告。您在报告中提及了五十三个苹果的事,听会的领导和老师们无不感到好奇与感动。会后,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纷纷来到木工组前面那棵挂满果实的苹果树前,仔细观察、热烈议论。傍晚时分,一位戴眼镜的女老师独自在苹果树前久久伫立。当时,我们木工组的同学们都满心好奇,不明白为何大家突然都对这棵苹果树如此关注。在我们眼中,树上大果光苹果一个个挂在枝头,并无特别之处呀,这棵苹果树从开花到结果,从没有哪个同学去触摸过,树埯里倒是天天湿漉漉的,只是一直不知道是哪些同学在默默浇灌。
后来,这首诗在全县学校勤工俭学会议结束前发表出来。自那以后,五十三个苹果的故事随着这首诗,如春风般传遍了校园,传遍了梁邹大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还记得苹果采摘后,我们高中四个班,每个班都分到 6 个苹果。因为每个班都分成小组,每小组同学共享一个苹果。那苹果的滋味,至今仍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每当回想起母校,那五十三个苹果的故事便会不由自主地浮现在脑海。每当回到母校,我总会来到当年苹果树所在的位置,静静伫立,回想当年的模样,回味当年苹果的味道,更追忆母校的那山、那水、那树、那人、那事,心中的情感如潮水般涌动,久久不能平息。
如今,我的母校——南北寺虽已停办,但她的灵魂永远不会消逝!五十三个苹果的故事,它承载着母校的精神,承载着那段纯真美好的校园岁月,永远闪耀在我们记忆的天空,激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025.4.18.于邹平临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