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江夏区文化路中学
支持单位:江夏区妇联
省朗协语言研究与实践基地
作者:化雪老詩 诵读:周俊 张彩琴 雷嘉怡
音乐合成:江丽芳 编辑:杨建松
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初四(1905.10.31),河南信阳城秀才危尚忠给新添的女儿取名为“玉辰”,意思是来得正是时候,而且希冀她长大后能独立自主、智慧优雅。

玉辰长到7 岁时,危尚忠亲自给她启蒙。1916年她考入了汝阳道立女子高等小学。禀性刚强似父的她为了学好体操课,她毅然地一把扯去了裹脚布,避开母亲终于争得了一双“解放脚”。
1924 年夏,危玉辰慕名考取位于省城开封的私立河南第一女子中学。这所能“给女界引领风气”的学校,教师中好多是留学回来的学人,还有几位共产党员,他们都非常积极地宣传新文化,而且鼓励女子要和男子一样,求知求进步。

1925年“五卅”惨案的噩耗传到开封后,各校都纷纷举行反帝示威。危玉辰加入了声援沪案的女子救护队,并到国民二军的驻地鼓动士兵救国。
第二年刚入夏,为了声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共开封市委组织妇女群众捣毁了勾结北洋军阀的铜元局小银号,危玉辰一马当先,毫无畏惧。两个月后,拿到了师范毕业证的危玉辰南下武昌,报考正在招生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就在武昌等待考试期间她还参加了由武汉旅店工会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并于11月上旬,经周以莲介绍她在汉口德租界的一所小学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 年 2 月,危玉辰终于等来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的录取通知书,并被编进女生大队第二区队。两个月后,她转入中国共产党,随即借用《论语》中的一句话“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自己改名“危拱之”。

危拱之入党后的第二个月平定夏斗寅的战斗就打响了,她在区队长张麟书的带领下,赶赴纸坊八分山前线,并一直打到咸宁。
汪精卫叛变后武汉军校被强行解散了,危拱之等几十名女生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到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军医院当了护士,并跟着部队去了江西、广州。广州起义爆发后,危拱之和熊天春等在共产党员贺诚的指挥下处决了监视军医院的反动军官,接着就赶到前线,展开战地救护。
然而广州起义还是失败了,12 号晚上部队到达花县后整编,危拱之等30多人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 4 师政治部办公厅做了宣传员。
1929 年 6 月底,危拱之奉命去中国共产主义者劳动大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初在俄文十三班,后转到政治第一班。但在王明的宗派活动中却以“绅士的女儿,反对学校支部局”的名义给扣上了“托派嫌疑”的帽子,还被“开除了党籍一年”。1931 年 1 月,她回到了上海。第二年春被组织派进闽西革命根据地,跟李伯钊、唐义贞一起被安排在该区的彭(湃)杨(殷)军事政治学校当教师,同时还兼做粤闽赣军区政治部宣传干事。那年夏初,军区参谋长肖劲光让她恢复了党籍。

中央苏区跟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后,危拱之在新成立的中央政府办公厅当秘书,还兼任机关俱乐部主任,就是在这里她与项英夫妇成了好朋友。不久她又奉命创办中国工农红军军事政治学校,并“被选为学校戏剧管理委员会的委员”,还于1931 年年底组建了“八一剧团”。这是红军的第一个剧团,也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首个剧团,因此她也被称为红色文艺的奠基人。
长征开始后,她被安排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的干部团任队列科长,管理军需供给,在司令员陈赓和政治委员宋任穷的带领下从九堡动身出征。部队出发时,她要走在最后,帮着战士打扫驻地,安好门板,把所借还给老乡;部队到了新地,她又得打前站,给战友们号房、烧水,演出,动员参军。
几十年后,宋任穷同志曾回忆说:“干部团里只有一位女同志,就是负责司令部总务工作的危拱之同志。长征途中的总务工作是很繁重、很辛苦的。部队一到宿营地,拱之同志忙着安排大家的吃、住,安顿病号,招呼大家烧热水洗脚等。部队出发前,她督促同志们打扫驻地,上好门板,归还借来的东西,做好各种善后工作。记得在过草地时,我的马丢了,驮在马背上的粮食和全部生活用品也随着丢失了,拱之同志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从其他同志那里为我匀了一份,帮助我渡过了难关。她还在百忙中为我织了一条毛线围巾。拱之同志对干部团其他同志的照顾也是满腔热情、无微不至的。拱之同志缠过足,但是由于马匹少,在整个长征途中,她从来没有骑过马,完全是靠一双‘解放脚’一步一步地走完了两万五千里。”
1938年初,党中央派危拱之回河南,担任省委秘书长。危拱之亲手组建了由省委直接领导的开封孩子剧团,并带领他们奔赴中原大地宣传抗日救亡,动员人民群众起来保家卫国。开封沦陷后,她又根据省委指示,回到信阳与信阳县长、进步人士李德纯建立统战关系。12月中旬他们组建了“信阳抗日挺进队”,李德纯任司令员,危拱之任政治部主任,率队向四望山挺进,在那里开创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危拱之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挑战,但她始终坚守信仰,不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坚韧精神和不屈不挠的品质,使中国的妇女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作者:化雪老诗,中学教师,江夏文化学人。

诵读:周俊,江夏区妇联执委,五里界街一级科员,街道妇联工作负责人。

诵读:张彩琴,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历史教师。她始终秉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用渊博的学识启迪学生的智慧,用高尚的师德涵养学生的品格。

诵读:雷嘉怡,江夏区文化路中学八年级(4)班学生,校手风琴校队成员、文明礼仪部部长。

音频合成:江丽芳,江夏区文化路中学七年级年级主任,优秀教师,江夏区百优班主任,区“新长征突击手”,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劳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省朗协融媒体工作专业委员会主任,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武汉市老干部朗诵艺术团副团长兼艺术总监;湖北省第三届荆楚朗诵之星。《都市头条》认证编辑,铁马豪歌平台四年阅读录逾两亿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