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河中,中山舰无疑是一艘承载着无数荣光与悲壮的传奇战舰。它见证了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孙中山蒙难等诸多重大历史事件,更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以壮烈的牺牲捍卫了民族的尊严。陈本豪先生的这篇《千秋名舰万古江流》,以生动的笔触和饱满的情感,为我们重现了中山舰在抗日战争中的悲壮一幕。作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其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更是一位扎根基层、关注历史与文化的多面手。他的文字,如同历史的画笔,勾勒出中山舰的英勇与不朽,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感悟民族精神的永恒。

千秋名舰万古江流
陈本豪
夏雨后的清凉,津润了一片远思的天空,第一次前往瞻仰在建的中山舰陈列基地,崇敬中泉涌久违的叩问。
陈列基地还处在灌桩的初建阶段,未见一座高楼屋宇,视线一览无余。牛山在东,金鸡山在南,槐山在西,此地好似一幅摊开来的山水画轴,惟有北边平坦面水,被江风吹出天水衔接的巨笔留白。基地整体建设面积初定为3平方公里,蓝图规划早已整体出台,主体建筑排列顺序自西向东为陈列馆、中山舰体、纪念碑。纪念碑碑体建筑基本完成,25根英雄柱高高地立于牛山之顶。
走近陈列馆馆址东头,一座天然纯净的内湖骤然泊来,她依伴金鸡山下而名唤金鸡湖,这是一片停泊中山舰的保留水域。团团荷叶漾着水润的绿,朵朵莲花开在红白之间,几只野鸭游来游往,湖水的涟漪,轻轻地写着一圈又一圈的诗句。这一湖的风,这一湖的景,以极尽自然的美,等待着中山舰的到来。湖面并不海阔,水面状极一幅浓缩的中国板图。从今往后,愿中山舰在永无硝烟的祖国江河里安静驰航,让那缕缕不灭的魂灵,养息在年年都荷花的湖中,让他们铁血守卫大武汉而不畏沉江的英勇气概,铸塑中华儿女的万世师表。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那是一个耻辱与悲壮相交的日子。芦沟桥上的枪声,撕开了日本人的一切伪装,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火开始在中国大地上蔓延。铁蹄践土马刀舔血,强盗所到之处,房屋化为一片火海,惨遭凌辱的是我姐妹,国人恨不能生啖倭寇之肉。龙的故乡,一个不灭的民族,誓用千千儿郎的死,换来万万同胞的生。杀红了眼的日本鬼子,自北向南一路逼进中原,京津沪已接连失守,日寇战场的重心直指中国腹地重镇大武汉。为此,国民政府急调主力部队集结江城,一支由几十艘战舰组成的编队,在中山舰的率领下快速驶进长江航道,以与陆军结成强大的战斗堡垒,誓死坚守长江一线关口,一场敌我殊死的战斗即将打响。
美丽的江南古镇——金口,东近武汉仅有晴空相望之隔,是为长江防线的军事要塞。接到嘉鱼至金口段的江防任务,中山舰迅速从岳阳出发,一路劈波斩浪,超前抵达指定水域。虽经国民海军的浴血奋战,江阴防线依然不幸失陷,不仅海军官兵伤亡巨大,江防舰队均遭重创。为保存实力避其锋锐,海军指挥部特制订以退为攻的江防战略,并下令拆卸各受创战舰上的炮火重组,以聚集新的火力,准备打一场对敌的拦腰截击之战。当时的中山舰,不仅拆下4门边炮,还按令将主副炮火同时拆下。至此,中山舰上只剩有两门37毫米(小口径)的攻击炮火,官兵们不得已便从别艘残舰上拆下两门20毫米的高射炮来补装,整队舰员不足50人,离舰队编员差距甚远。
10月24日上午,一架日寇侦察机,飞临金口赤矶山,进入中山舰的防线领空,攻击炮火骤然响起,势单力孤的敌机迅即掉头,一时竟逃得无踪无影。依据作战经验,敌机定会卷土重来。舰长萨师俊借官兵们提前午餐的空隙,现场作了紧急战前动员,以全新的士气迎接一场激烈战斗的到来。时近中午,中山舰奉命起锚,在前往汉口江段执行军令的途中,突遇迎面六架敌机组阵飞来,激越的冲锋号在舰上冲天而起。不想敌机在上空盘旋一圈之后,便朝着来向的大军山方向返回,然后出人意料地急剧转身,竟一字形排开,朝着中山舰猛扑而来,密集如蜂的炮弹,炸得江面四处开花。慑于猛烈的还击战火,敌机放弃了超低空轰炸的危险,结队于高空迂回,以寻找有利的攻击时机。
为了减低金口镇居民的伤亡,战舰尽力避走江南水线;为避开敌军炮火的打击,中山舰在江上辟出一条弯曲的航线,尽力靠近江北水面前行。由于炮身老化,在长时间的发射之后,舰首处一门20毫米的高射炮管竟被烧得通红,连连出现哽弹故障。这时,位于舰尾处的那门高射炮,恰被驾驶台挡住射击视线,战舰上的炮火一时几近哑然,敌机更加肆无忌惮。“砰!砰!砰……”一阵阵巨响震耳欲聋,一枚炮弹击中了驾驶台,舵机惨遭毁灭,舵手吴仙水当场被炸得血肉横飞。紧接着一连串的炮弹落在军舰上,指挥台完全倒塌,萨舰长已被炸断右腿,几名炮手当场倒在血泊之中。此时的军舰几被浓烟吞没,锅炉舱里传来刺耳的爆炸声,舰体洞穿,江流猛进,炉堂熄火。吕叔奋副舰长毅然接过指挥棒,在组织部分官兵救火堵漏的同时继续顽强战斗。萨舰长不顾断腿血流,他抱紧铁柱,用尽生命的余力向天呼喊:“官兵们,保我中华!保我战舰!舰在人在!”萨舰长和着鲜血倒下了,但呼声还在上空回响。
舰长倒下了,战斗仍在继续,长江水域上掀起更为惨烈的海空军混战,中山舰已是遍体鳞伤,舱水越积越多,舰体不堪重荷终于失去平衡。航海官魏行健已重伤不支倒地,多名官兵相继阵亡,舱面上遍布尸体,甲板上一片殷红。还有几名没有倒下的舰员,与吕叔奋一道握着仅存的几管枪,拼死向俯身而下的敌机给予猛烈的还击。摇摇欲坠的中山舰,又遭一弹炸穿舰体,舱内积水逐渐漫出甲板,军舰再无还击之力。勤务兵黄珠官艰难地背起舰长,与受伤官兵们一同撒下救生艇。惨无人道的日本强盗,竟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用串串子弹朝手无寸铁的伤员们狂射,年轻的萨师俊舰长壮烈牺牲,救身艇也被击沉。
半沉半浮的中山舰顺水漂流,舰体贴近金口槐山江岸,码头上的工友们早已目睹战舰的雄风与江战的惨烈,他们奋不顾身地抢着登舰,忙着搬运阵亡官兵的遗体,一个个竟被先烈的血迹染透全身。这时的中山舰已是千疮百孔,她却高高地昂着不屈的头颅,倾斜的舰身带着一分壮志未酬的不甘而慢慢沉入江底。1938年10月24日,下午3时50分,历经25年服役的一代名舰,沉入金口龙床矶江底之下。在那场激烈的江防大战中,以萨舰长为首的25名官兵,为保我华夏而沥血捐躯,全舰官兵仅存18人。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海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镌刻上一个个不朽的英名。青山永在,英烈长存,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安息吧,为我中华而战的同胞兄弟!
身处陈列基地抬眼东望,顺着58级台阶,一步一步登上牛山之峰,回顾中山舰出水的那一刻,久盼的高呼淌着泪水,58年沉江岁月,谁人经得起等待的消磨?惟有村头望儿的母亲,让思念与时光一波共流。循着25根石碑逐一抚摸,隐约听到英雄发自肉体的呼声“我们誓与中山舰共存亡!”翻开五千年的黄卷,忠魂不灭啊!夕阳投在石碑上,映出道道红光,像烈士们未干的血迹,没有前人的牺牲,哪有后辈的幸福康宁。站在高高的牛山,看长江夜来平静的码头,愿英灵沉寂的黑夜,被太平闪烁的灯火照亮。
凭借牛山之巅,鸟瞰中山舰基地,三山相环一水临江,好一块风水宝地!愿身经战火洗礼的中山舰得舔静谧,愿滴血的灵魂得到永生。每当启明星升上天幕,南山便传来“金鸡报晓”,司晨的天职唤醒农家的炊烟,早起的牛蹄踏响春雨后的田野。远对郁郁葱葱的槐山,看古老的流云亭文化了中山舰英勇的一页。听江涛怀古,不尽诗意涌来:
一舰沉沙万古训,二五英烈十八雄。山河不改长城志,洒血祭酒慰忠魂。
牛气冲天歌盛世,金鸡报晓享太平。流云飞织槐山锦,江源西土浪朝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涛淘尽英雄……”她流走了一苇渡江的达摩,流走了中山舰折戟沉沙的痛,但她流不走人们缅怀英烈的记忆,华夏儿女追求自由幸福的矢志——永恒!#散文#
作者简介:陈本豪、中作协会员、音乐家,籍贯武汉江夏。已出版散文集三部,纪实文学集七部。长篇纪实文学《京剧谭门》全四卷,被列入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扶持项目,参评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荣获第八届湖北文学奖。由选择来诠释与宽博他的含义,则有待未来时空的论证。
